二、病原 病原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Dieffenbachiae(Mc Cull och et Pirone)Dye称黛粉黄单胞杆菌。细菌杆状,大小为0.7-1.8 ×0.4-0.7微米。革兰氏阴性,好气性具单极生鞭毛,善游。单生为主,适宜生长温度25-30℃。
三、寄主范围 除安祖花属的作物外,该病原菌几乎可危害所有天南星科的植物,如黛粉叶属(Dieffenbachia spp.)、合果芋属(Syngonium spp.)、蔓绿绒属(Philodendron spp.)等属内的一些植物皆是其寄主。
四、传播及侵染途径 该病原菌可通过茎、叶上的伤口,或者通过植株上气孔、叶缘吐水孔强制进入植物体内。水分是病菌传播和侵入的主要媒介。侵入叶片表面需要20分钟以上,主要侵染一定发育阶段较幼嫩的组织(气孔形成多,开放型,中隙大)。病害除了经由病株的接触或植株表面带菌水滴落植株表面的传播外,工作人员受污染的双手、衣服、采花切叶的工具、飞溅的雨水、污染的灌溉水、带菌的介质以及带病菌的鞋子、车轮等都是传播的途径。
五、病害特点:1.环境影响 2.潜伏时间 3.营养元素影响。
六、诊断方法:1.肉眼观察法 2.菌雾检查 3.染色检查。
七、防治措施:1.加强预防,防止病菌进入园区。①要求种植清洁无病菌的组培健康种苗。在选择引进国内外的红掌种苗时,一定要选择有卫生检疫证明的正规种苗生产商生产的健康种苗。②生产区门口放置消毒池,每天添加消毒液,进出温室的人员都必须对鞋子进行消毒。进入温室的人员必须穿可以用来消毒的白大褂,并定期更换和消毒。尽量减少生产区人员的更换与流动。③减少生产区内作业工具的流动,防止病区工具带进园区。采花切叶刀具分区使用,做到定期消毒。 ④避免随意从外界带入红掌生产区该病害的寄主植物(如天南星科的植物)。
2.全面综合防治,防止病菌在区内传播蔓延 如果病害已经在园区内发生,防止病菌在园区内传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加强生产区的卫生措施,前面所提到的卫生措施仍是十分重要的。②定时排查,尽早去除被感染的叶片(叶部侵染的),装入密闭的塑料袋中带出园区销毁。或整株拔除(系统侵染的),临近的植株及基质也要去除。所有操作都必须是先进清洁区后进污染区。出入温室,必须用消毒液(可用85%的酒精)洗手。 ③为防止病害通过切花、切叶在植株间传播,刀具应在每次使用后消毒,即每次使用每次消毒,消毒可以用85%的酒精。最好至少使用两把以上的刀子,这样当使用一个的时候,另一个可放进消毒液中进行消毒。 ④潮湿有利于细菌的传播,尽可能利用恰当的环境条件使植株保持干燥,尽可能杜绝植株的吐水现象。 ⑤施肥上应尽可能降低其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水平,去除原有肥料配方中的铵态氮,钾元素保持原来要求的水平。 ⑥生长弱的植株更容易被细菌侵染,因此应当尽量避免不良的环境条件及偏高的温度,细菌养殖理想的温度在30℃左右,较高的温度下细菌性病害发展速度更快。 ⑦合理使用农药。在上述防治方法的同时,要配合科学合理的施用农药。可选用浓度为72%的硫酸链霉素4000倍、新植霉素5000倍、1 0%的溃枯宁可湿性粉剂1000-1300倍、20%的噻枯唑可湿性粉剂1000- 1200倍轮换使用,防止病原菌产生抗性,每周喷一次。由于铜制剂对红掌植株有毒害作用,50%的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800倍、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等铜制剂农药要慎重选择使用。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