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苗木百科 > 花木栽培 >正文

越冬甘蓝早期易抽薹原因及防治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二年生草本,被粉霜。矮且粗壮一年生茎肉质,不分枝,绿色或灰绿色。基生叶质厚,层层包裹成球状体,扁球形,乳白色或淡绿色;二年生茎有分枝,具茎生叶。基生叶顶端圆形,基部骤窄成极短有宽翅的叶柄,边缘有波状不显明锯齿;上部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基部抱茎;最上部叶长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1厘米,抱茎。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淡黄色,直径2-2.5厘米;花梗长7-15毫米;萼片直立,线状长圆形;花瓣宽椭圆状倒卵形或近圆形,顶端微缺,基部骤变窄成爪,爪长5-7毫米。长角果圆柱形,两侧稍压扁,中脉突出,喙圆锥形;果梗粗,直立开展。种子球形,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各地栽培,作蔬菜及饲料用。叶的浓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中国重要蔬菜之一。除芥蓝原产中国外,甘蓝的各个变种都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早在4000~4500年前古罗马和古希腊人就有所栽培,中国东北地区俗称“大头菜”。云南俗称“莲花白”。

    晚播越冬甘蓝栽培一般是在9月份育苗,11月份利用棉花、水稻、果园、地瓜等晚茬地块栽培。4月中旬收获。一般亩收入3000元。收益较好,受到广大种植户欢迎。从播种到收获,经过较长时期的低温,容易发生早期抽薹现象。抽薹后,失去食用价值,影响产量。越冬甘蓝为什么会出现早期抽薹?
    主要因为甘蓝幼苗的叶片生长到一定数目、茎粗为0.6~1.6厘米以上时,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0℃~15℃),春化阶段便形成花芽而于次年春季抽薹。
    早期抽薹是越冬甘蓝生产上的大问题。国内外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由于抽薹的复杂性,至今尚未彻底解决。目前防止越冬甘蓝未熟抽薹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控制越冬植株大小,不使它感受足够的低温而孕蕾。
    ①严格掌握播种期和定植期。播种期宜掌握在9月下旬,不宜过早,否则抽薹率较高。定植过早,由于在大田营养面积较大,幼苗生长较快,越冬植株较大,因而容易发生未熟抽薹;播种愈晚,越冬植株愈小,发育愈晚,抽薹率也愈低。但是,如果晚播也不利于甘蓝安全越冬。
    ②选用冬性强、不易未熟抽薹的品种。如冬春2号、逢春等越冬甘蓝栽培不易抽薹。冬春2号一般在9月底育苗,11月初大田移栽,该品种冬性较强。耐零下 16度低温不会造成未熟抽薹。冬性弱的品种既使晚播,小苗越冬,也难以避免先期抽薹。所以越冬甘蓝要避免早期抽薹,首先要解决甘蓝的品种问题。好的品种就是丰收的保证。总之,越冬甘蓝品种更新较慢,购种时一定要选择信誉高,推广时间长的品牌。
    ③控制苗期施肥。若越冬甘蓝苗期施肥过多、越冬时植株过大,容易感受低温影响,通过发育,发生未熟抽薹现象。故在定植后控制肥水,勿使冬苗生长过旺,可以减少早期抽薹率或避免发生先期抽薹。
    在越冬甘蓝栽培技术上控制未熟抽薹是很重要的,但要高产还必须重视其它技术措施,如越冬甘蓝对追肥要求严格,掌握好追肥的时期,是防止先期抽薹的关键。春季温度升高,植株生长加快,追肥促进生长,使生长进程超过发育进程。既使发育的植株,由于追肥的关系,可使营养生长超过生殖生长,避免先期抽薹,达到完成结球的目的。春旱时还应加强浇灌。

猜你喜欢:

  • 落叶松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 养好文竹小经验
  • 白鹤芋(白掌)的家庭栽培及养护
  •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 仙客来的栽培及养护
  • 黄金桂的栽培技术
  • 繁星花栽培技术
  • 叶仙人掌的养殖管理
  • 金鱼花的栽培技术
  • 枇杷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