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有没有看过三国,都应该听说过诸葛亮这个人。虽然真实历史中诸葛亮不像三国小说里讲的那样神奇,火烧万野是虚构的,赤壁之战是周瑜提得建议烧船,但是诸葛亮还是有自己的本领在那里,否则刘备也不会多次请他出山了。但是大家想没想过一个问题,诸葛亮的住处问题。诸葛亮在出师表里介绍自己说的是我是一个农民,在南阳务农,只是简简单单想在乱世里活下去,不准备去让诸侯知道自己。后来又有书说道,诸葛亮在陇亩务农,身高体长,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管仲乐毅。但是我想说的是诸葛亮其实并不是南阳人,为什么最后在南阳居住?
经过查阅历史资料发现诸葛亮去南阳是因为有点家庭因素,他从小跟随叔父,是叔父把他抚养长大,当时的山东战乱频繁,没有办法叔父将他带到了南阳生活,当时是投奔了叔父的朋友也是刘备的兄弟刘表,但是叔父死后,刘表没理由在留着诸葛亮了。无奈之下诸葛亮就跑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娶妻生子落户南阳了,也没有在想着回山东或者其他地方了。
但是总着来说这个因素只能是一小部分,毕竟像诸葛亮这样传奇的人物怎么可能让自己困在一个小小的草庐之中。他愿意留下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否则说不通。可能的原因就应该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南阳是个大都市,人口多经济也好,南阳也就成了各个诸侯想要得到的一片地方,各大诸侯一定会经常在这里过招。这才是诸葛亮想要留下来的真实原因,他明白这样的道理所以留在了南阳,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在南阳的这些年头里,诸葛亮在草庐中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路,广看天下书,将有关天***地理的书全部读了一遍,不单单是这样,他还对计谋才略方面的书进行了研读。整整十年,十年里的努力让他有了很好的基础,然后他知道仅仅如此根本不够,别人不会认识他,所以开始广交天下好友,和军事政治上的人打交道。让自己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他为了就是让自己的名声传下去,后来去了司马徽门下开始慢慢展现出头角,被当地人成为卧龙,这样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于是他开始回到自己的草庐,过起了隐逸的生活,让外人看起来有些神秘,这样他的算盘就打完了。
从这里就看了出来诸葛亮屈尊在南阳并不是为了躲避战乱求生活,而是为了自己以后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样按照自己的设计一步一步走下去,他将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他希望遇到一个贤明的君主,可以让自己发挥拳脚来拯救那些因为战乱苦不堪言得到人民。至于务农什么的只是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并不追求名利而已。自己务农也可以考验明君是否愿意将自己带回门下,所以才有拒绝两次刘备第三次和刘备款款而谈的画面。他想要的并不到,一个明君,一个安定的天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