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致富有道 >正文

武侯祠沉吟 ***/宋云奇

坐落于宛城卧龙岗上的武侯祠,已经记不清去拜谒过多少回了。每次拜谒归来,似乎总有千言万语萦绕脑际,却又无法清晰表达出来,唯有一缕缕浓郁的敬仰之情和难以述说的忧伤,如潮似水,漫漶心头,翻卷跌宕,久久挥之不去。

多少回恭立于巍峨雄矗的石牌坊下,仰望“千古人龙”四个遒劲大字,目穿漫漫历史时空,耳过千年风声雨声,心魂早已脱了躯壳,追随孔明先生羽扇纶巾,风尘仆仆,殚心竭力,一路走过的蹀躞足迹,遁入深邃缥缈之历史深处,回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目睹其于汉朝倾倒之时,辅佐刘备匡扶汉室,终成三分天下之伟业。如今千余年之后,与之同时代的王侯将相、韬略谋士,大都被历史长河之浪淘尽,被一去不复返的王朝更迭烟尘封盖,唯有孔明先生扶摇直上,脱颖而出,与日月同在,与星辰争辉!这是历史之必然?还是人格魅力之使然?

曾多次于武侯祠内盘桓流连,一次次在诸葛井、诸葛庐、躬耕亭、读书台、野云菴、半月台、小虹桥、卧龙潭等著名景点前驻足凝目,思绪漫卷,转瞬间穿越时光,来到青年诸葛亮在此隐居、躬耕、读书、生活的时代。我仿佛看到毡鞋布衣、清朗峻拔的诸葛亮,在诸葛井旁挽绳汲水,于诸葛庐内起居造炊,坐读书台上苦读经卷,伏躬耕田里侍弄谷黍,就卧龙潭水浣衣洗濯,临小虹桥畔歇憩览景,去野云菴内接客会友,登半月台上夜观星象……遥想当年,诸葛亮生于山东琅琊,祖父两辈皆为汉官,可惜父母双双早亡家道中落,自小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带着弟弟诸葛均,随叔父诸葛玄赴豫章寄讨生活。后叔父豫章失意,又随其投奔荆州刘表。诸葛亮十七岁时叔父病亡,他失去政治经济之依靠,四处辗转,最后选取曾于赴豫章途中养过病的南阳,开始长达十年的隐居躬耕生活……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诸葛亮到过豫章,去过荆州,为何要选择尚不熟悉的南阳,作为躬耕隐居之地呢?后来才渐渐明白,原来是诸葛亮慧眼识珠,看中了南阳这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啊!南阳盆地历史悠久,群山拱矗——北依秦岭,西临伏牛,东倚随市;碧水绕护——东有淮、唐之水滋养,南有丹江、湍河润泽,更有白水自北东向南绕城而过……南阳地处南北战略要冲,北通汝洛,南控荆襄,春秋战国时期,就是秦楚韩魏竞相争夺之重镇。尤其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刘秀举起讨莽兴汉大旗,自南阳起兵讨伐“莽贼”,历经数年征战,击败王莽建立东汉政权。南阳作为东汉首都洛阳之陪都,是当时仅次于洛阳的全国第二大都市。张衡《南都赋》曰:“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汤谷涌其后,淯水荡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更有李白《南都行》云:“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由此可见当时南阳的繁华程度!

可能于诸葛亮心中,他选中南阳作为隐居之地,其中的原因也许是:南阳作为东汉皇帝刘秀的故乡,会不会再出一个刘秀那样的人,树起皇室宗亲之大旗,兴兵讨贼兴汉呢?为了心中这个梦想,他才选择了南阳作为其隐居之地,一边躬耕读书,一边四处交友,不断提高学识与声望。他在拜师黄承彦之后,遍访荆、襄、随、益等人***重镇,结交徐庶、司马微、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等士子名流……十年之后,万事已俱备,只待东风……

命运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历经十年的蛰伏,诸葛亮二十六岁那样,终于等来上天的眷顾。时有河北人刘玄德,虽非南阳刘秀族亲,亦谓汉皇刘姓族人,自称皇叔,领豫州牧,有心像刘秀那样扶汉朝于倾废,然又少兵缺将,更无足智多谋的军师。一日,刘备向名士司马微求问天下大计。司马微道:“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问伏龙、凤雏是谁?司马微曰:“伏龙是诸葛孔明,凤雏是庞士元也。”后来,徐庶也向刘备推荐孔明、凤雏。说二人你得一个,即可平定天下。于是,就有了后来刘玄德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默默隐居十年,终于等来一飞冲天的机会……

也曾怀着无上的敬仰,恭身立于三顾堂外,目光穿过千年古柏虬枝墨叶,思绪飞越清明元宋唐隋晋,心魂直达群雄四起的三国,仿佛望见刘皇叔首戴紫冠,身披赤篷,一身征尘,带着关羽和张飞,求贤若渴,三次光顾诸葛茅庐。然而第一次来,吃了个闭门羹;第二次来,诸葛亮出外访客未归;第三次冒着漫天大雪,刘备带着关、张,逆迎寒风,马踏雪泥,再度光顾求贤。至诸葛庐,只见庐门虚掩,但有鼾声由内传出。刘备大喜,知孔明正在睡觉。张飞欲推门去叫,刘备赶紧拦住,扯他与关羽退回,肃立于大雪之中,耐心等候诸葛亮酣睡醒来……诸葛亮终于睡醒,推门瞻雪,见外面三尊雪人肃然而立,顿时感动得不知所以……赶忙迎入三顾堂内,分主宾而坐。刘备诚恳说明来意。诸葛亮吟哦片刻,轻摇羽扇,道出“三分天下”战略大计。刘备得遂大愿,喜极而泣;受皇叔看重,终获飞腾良机,诸葛亮亦是感激涕零。茫茫人间,君臣得见,时势造人,只恨识晚。于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历史轨迹由此改变,群雄并起之乱象尘埃落定,渐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局面……

每次去拜谒武侯祠,总要于大拜殿前久久伫立,仰视默念大殿门楣之上的镶金匾额:“隐居求志”“伊吕遗风”“帝臣王佐”“功盖三分”……匾匾著记诸葛鸿志,熠熠生辉,光耀寰宇;细读品味殿门两侧之名人题联:“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此地藉卧龙以传,看丹水西抱,白水东环,祗余长留名士隐;斯人超雏凤而上,即莘野币交,渭滨车载,何如亲见使君来。”“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帝王谁正统***公特笔为表明当日孤忠”……联联褒述孔明功德,功满天下,德盈日月!

及入大殿正门,仰望诸葛亮羽扇冠带、威仪端庄之塑像,细思其辅佐刘备东征西讨之功绩,心头不由荡卷而至一股崇敬的情潮,然情潮过后,却又漫上来一缕无法排遣的忧伤。遥想先生于南阳卧龙岗隐居十年,经刘备三顾而出,运筹帷幄,辅政兴兵,火烧博望,舌战群儒,火烧万野,智取荆州,联吴抗魏,巧用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攻略益州,蓉城建都,七擒孟获,空城退敌……自二十六岁出山辅刘,经二十七年苦心经营,终使刘备由一汉末小吏,成为拥有几省土地、数千万人口、百万雄兵的后汉昭烈皇帝。可惜的是刘备志大才疏,愚义缺谋,拒听诸葛亮苦苦谏告,一心为被杀的二弟关羽报仇,尽发举国之兵伐吴,不仅又使三弟张飞被害,还让七十五万蜀兵被吴军火烧连营,死伤殆尽,国土丧失大半。刘备悔恨交加郁郁而死,白帝城托孤刘禅于孔明……自此蜀国伤筋动骨,一蹶不振,虽诸葛亮呕心沥血,亦难挽颓败之势。六出祁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岂料错用马谡,痛失街亭,导致首次北伐失败。事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报贬三级以自罚,含泪重整旗鼓,再出祁山,然再战亦是强弩之末矣!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几出祁山皆战败。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竟然病累交加,吐血而死于五丈原上,终年仅仅五十三岁……

行***至此,忽然心里隐隐作痛,无力再往下写。就录抄几首古人的诗作,权为小***的结尾吧!杨慎《武侯庙》:“……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白居易《咏史》:“……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然则尚未录完,心襟早已情潮涌卷,眼前忽然水光弥漫……中国古代无数英豪,皆风散烟云,消弭于历史长河之中,唯有屈原、司马迁、诸葛亮、岳飞等忠贞为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至死不渝之人物影像,在世人心中日益高大,横贯天际。他们永远是华夏***人士子的精神旌帜……

宋云奇,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理事,南阳市作协秘书长,出版***学专著一部,散***随笔与小说作品集四部,长篇小说两部。

猜你喜欢:

  • 夏季高温天气移栽银杏树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苗木生货和熟货的区别介绍!
  • 初夏苗木养护攻略!
  • 花卉施肥的技巧有哪些?
  • 鲜切花收到后,怎么醒花?
  • 简单自制化肥有哪些?
  • 侧柏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康乃馨养护技巧有哪些?
  • 椰糠土是“养花万能土”?有什么特性?
  • 多肉植物福娘的基本栽培及繁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