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我国农业尤其是品牌发展“长腿”很长、“短腿”很短。货物品种丰富,但多而不优;农业品牌众多,但杂而不亮;农业体量很大,但事情大而不强。这表明,今后我国农业尤其是品牌发展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做优品种、做亮品牌、做强事情”上来。
“当前,农业品牌化汇聚着越来越多的聚光灯,但国内深入研究和实践者寥寥无几,真正成功经验和可复制的成功模式更是屈指可数。”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秘书长郑志受指出。
在由传统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农业领域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论坛现场,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还发布了《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19年度)》,提出区域农业事情品牌存在产品种类繁多、市场需求空间大等优势;但同时存在事情链条短、大而不强,假冒伪劣重灾区,影响力仅限局部地域和物流运输滞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陈晓华认为,要建立起优质产品的标准。没有标准的产品,最终是走不远的。所以,下一步要加快地来推进地方的产品标准治理。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产地环境,就很难打造出优质的货物,也很难创出叫得响的农业品牌。“如何把产地环境保护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论坛现场,多位地方政府负责人区域农业品牌发展发言,共同探讨这一业态的升级之道。他们认为,中小型企业一企一品牌、单打独斗闯市场很难有大作为,只有统一区域农业品牌、统一产品标准、抱团营销推广,才能闯出大市场。(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