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苗木资讯 >正文

东厂西厂锦衣卫区别(为什么明朝设立了东厂西厂锦衣卫等机构相互监管)

大明亡,亡于以天灾,农民起义,党争,腐败为主的内忧以及后金等少数民族叛乱的外患!东、西厂和锦衣卫简单来说只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间谍特务机构,他们因为相关特权,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不仅没有维护住国家稳定,反而一步步加重了社会的动荡,对亡国负有间接责任!

令人闻风丧胆的“厂卫”制《明史·刑法志》:“刑法有创自有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未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厂与卫相倚,故言者并称厂卫。”

“厂卫”是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的合称。内行厂也是特务机构,职能上可以等同东西厂和锦衣卫。

01 最早设立的锦衣卫

朱元璋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主要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特殊时期也从事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等活动,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受朝廷司法机构约束!

需要注意的是,锦衣卫的设立,主要是针对朝臣,是皇帝监视官僚系统的眼睛,所以当官儿的是他们的主要监督对象,百姓一般还是走正常的司法程序!

02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东厂

东厂成立于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属于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朱棣设立东厂的目的在于觉得处于外廷的锦衣卫使起来不顺手,所以提拔亲信宦官主持东厂,以便操作。东厂除了监视群臣,社会名流的同时,他们还有监视锦衣卫的责任。这也是朱棣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

东厂建立之初,的确有反腐的功效,但是久而久之,东厂的特权成了东厂掌权者谋取私利的工具,贪污陷害,手段残酷,制造的大量冤假错案更是罄竹难书!也因此,在明代社会,东厂的口碑不是一般的差!

03 短命的“强大”西厂

西厂最初成立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主要目的是为了给皇帝刺探消息。西厂提督,宦官汪直,借机网罗各种所谓的“秘密消息”呈给皇帝以展示自己的价值,皇帝欣喜,西厂加快壮大势力,一瞬间势力甚至超过了老牌东厂!

不仅是对官员,如果百姓言行稍有不慎,也会被以妖言罪重处!一时间人心惶惶,朝廷重臣纷纷联名上奏事实,皇帝震惊之余在当年5月予以撤销,但是隔了一个月,皇帝又重新设立西厂,直到成化十八年(1482年)撤销。

到了继任的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复立,正德五年(1511年)永久性撤销。

04 “正德”权斗的内行厂

内行厂是正德元年,宦官刘瑾创立的,职能与两厂差不多,但是侦缉范围更大,包括了东西厂和锦衣卫。

随着刘瑾的倒台,与西厂同时被撤销!

05 厂卫的影响

它们都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产物,设立之初都是为了服务皇帝,也可以说为了国家发展,比如反腐。但正是由于它们的特权过大,在职者私欲膨胀,捕风捉影,栽赃陷害,为己谋私,反而深刻影响了国家的稳定!

明亡之根本

01 天灾

明朝末年,小冰河时期(1650-1700)逐渐来临,大旱与大涝相继来临,冬天奇冷无比,甚至广东福建上海等南方地区都是暴雪纷飞!

全球气温大幅度下降,粮食大幅减产,人口锐减,社会剧烈动荡!而在古代,没有此类科学的解释,都多会将天灾归咎于天子失德,民怨四起甚至造反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02 “遍地开花”的农民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以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的王二起义为最先,随后全国灾民积极响应,比较出名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都接二连三的揭竿而起!

03 党争与腐败

明朝的皇帝尤其是中后期的,都不蠢,但是都很奇葩,比如爱玩的正德皇帝,爱修道的嘉靖皇帝,就是不上朝的万历皇帝,爱干木匠活儿的天启皇帝;他们不是没能力治理国家,起码不是看上去那么无能,但就是不勤政!

所以朝政就在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中,被拉过来扯过去,文官集团包括最著名的东林党,还有什么齐党,楚党,浙党等等;宦官集团从明英宗时期的王振,到后来正德时期的刘瑾,万历以后的魏忠贤~

他们之中也有真正为国家服务的,想为国家做事的,但是大多数要么是沽名钓誉之辈,要么就是祸国殃民之徒!

04 后金的崛起和野心

女真人的崛起,其根本也源自于明朝的内乱,千疮百孔的中原大地,有野心的人自然就有可乘之机,最终发展成一支无法被明政府摧毁的力量!

结语

明朝末年朝宇浑浊,政不清,治不明,统治阶级一片混乱,苛敛繁重,民怨沸腾;加之百年难遇的极端天灾等不可抗力因素,饿殍遍地,反旗四举,大厦之将倾在所难免。而东西厂和锦衣卫以“帮倒忙”为主的作风,逐步加重了内乱的程度,实则间接导致了明亡!

感谢阅读,感兴趣别忘了关注哟!

东厂西厂锦衣卫区别(为什么明朝设立了东厂西厂锦衣卫等机构相互监管)

小编觉得在做这样一个选择之前,应该还得加一个条件,那就是千万不能去做太监,效命可以,不能做太监。如果非要在这三个臭名昭著的机构中选择一个并为其效命的话小编会选锦衣卫。

东厂、西厂虽然权势更大,但是东厂、西厂的老大是太监,锦衣卫虽然也得听命于东厂和西厂的老大,但是锦衣卫在许多时候还是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的,并且锦衣卫有时候也会干一些真正缉补犯罪的事。

锦衣卫实际上是明朝卫所制度的一个产物,是京师二十六卫之一,属于亲军卫,根据《明史》记载,锦衣卫的主要职能是“巡察、缉补、理诏狱,以都督、都指挥领之,盖特异于诸卫焉”。

后人因为痛恨明朝的特务政治,因此将厂卫合称,实际上东厂、西厂与锦衣卫是不同的机构。历来为人所恐惧的诏狱实际上也不能完全与锦衣卫狱划等号,比如南明小朝廷权臣马士英曾经公开说自己在崇祯年间“及任宣抚,止五十日,被逮诏狱,锢刑部者将三年”,由此可见,诏狱并不能与锦衣卫狱划等号。

如果锦衣卫在明朝不是曾经受过东西厂的太监指挥过,估计也没有现在这么大的污名。锦衣卫的制度是模仿的古代的司隶校尉制度,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市都有警察侦探,在清朝的时候也有所谓的步军统领衙门,古今中外大体上都有类似组织。

所以,如果穿越到明朝,小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去锦衣卫,而不是去东厂、西厂(实际上西厂存在的时间也太短了,没啥奔头),肮脏的机构当中也要选择一个稍微好一点的。

《绣春刀》一和二,H和李连杰演的《新龙门客栈》中,都有东西厂和锦衣卫

一说到“特务”、“特工”大家心目中都感觉到厌恶,是一个贬义的概念,其实这是一个中性词。特务机构在维持国家统一和利益的贡献是相当大的,譬如美国的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前苏联的克格勃等。几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情报特务机构,主要来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明朝时期也建立了几个国家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主要用来维护王朝的政权,有时也是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衡量一个特务机构是否强大,必须衡量着几个方面,特务机构设置时的权力给与、执行权力的时间持续性、特务机构在类似机构之中的权力地位。(明《出警入跸图》局部,锦衣卫随侍万历皇帝左右,红色服装者)

明朝是四大特务机构还是两大特务机构?

一个特务机构对一个王朝统治的影响力的要件是指这一特务机构存在的时间长短是如何的。

1、锦衣卫。

锦衣卫成立于1382年,停止于1645年,由朱元璋创立。明朝灭亡一年之后才消失,清政府沿用了一年的时间,存续时间长达263年。

2、东厂(东缉事厂)。

东厂成立1420年,灭亡于1644年,存续时间达到224年,由明成祖朱棣创立。

3、西厂(西缉事厂)。

西厂存在只有十年时间,分成两段:1477年-1482年,明宪宗朱见深创立,汪直担任督主;1506-1511年,明武宗朱厚照复立,存在五年时间,刘瑾担任督主。(明宪宗像,建西厂,制衡东厂和锦衣卫)

4、内行厂。

内行厂创立于1506年,撤销于1511年,刘瑾为督主,他被杀之后撤销。

从明朝四大特务机构存续的时间上来看,锦衣卫和东厂存续时间较长,几乎贯穿了明朝的始终,可以看做常设特务结构;反观西厂存续时间10年,内行厂存续时间5年,对长达276年时间的明朝来说,影响力十分有限。西厂和内行厂的影响力被无限夸大了,充其量也就影响明朝几十年的施政。(明武宗朱厚照像,复立西厂,建内行厂,任内撤销西厂和内行厂)

因此说,明朝根本就不能称有四大特务机构,两大特务机构是常态,短暂出现的西厂、内行厂。

明朝特务机构谁的权力最大?

明朝建立的特务机构都是为了皇帝便于统御臣民或者外部入侵所设置的,它本来就是皇帝设立,赋予一定的特权。特权也需要制约,没有制约的权力最终会危机皇帝自身的安危。

锦衣卫是朱元璋为了监视臣民和保护自己而设立的,由朱元璋的侍卫部队延展而来,权力极大。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为了制衡锦衣卫的权力,设立东厂以制衡锦衣卫的权力。

西厂、内行厂的短暂建立也是为了分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力,也是制衡作用。

为了制衡已经存在的特务机构,不断设置新的特务部门进行制约,这就陷入一个怪圈。这个怪圈的特色就是制衡机构不断设立,权力越来越集中,违背了皇帝设立的初衷。因此,权力越大,对皇权的危害就越高,存在的时间就越短。

四个特务机构中,内行厂存在时间最短,它的权力最大。锦衣卫监视臣民;东厂监视臣民和锦衣卫;西厂制衡东厂,有时监视东厂、锦衣卫;内行厂监视臣民和之前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直接向皇帝负责。

内行厂的权力过于集中,违背了皇帝建立特务机构的初衷,撤销的也最快。

谁是明朝最强特工队?

我们可以从存续时间上直接淘汰西厂和内行厂,存续时间太短,根本是名不副实,明朝也就两大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而不是四大特务机构。

从锦衣卫和东厂的衙门设置来看,这两个机构是并列的,无所谓谁高谁低。但是在权力设置上,东厂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直接抓捕臣民、关押、审判,明朝朱棣之后的时间内权力高于锦衣卫。

锦衣卫的三大权力鼎峰时期。

锦衣卫并非一直在东厂的压制之下,有时也因人为原因而获得权力的极度提高,锦衣卫在明朝历史上有三大鼎峰时期。

1、朱元璋建立锦衣卫之后的权力鼎峰(1387-1420)。

锦衣卫在1387年建立之后就成为朱元璋的爪牙,专门对付贪官污吏以及一些谋反的大臣。“胡惟庸案”的后续案件、“蓝玉之案”、“郭恒案”、“空印案”等,都是锦衣卫在主导,无数官员在锦衣卫的侦缉之下丧了性命。

锦衣卫的权力太大,这让朱棣心中惴惴不安,为了制衡锦衣卫不断扩张的权力,于1420年建立东厂,制衡锦衣卫。

2、明武宗时期钱宁主掌锦衣卫期间(1513-1521).

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个爱玩的主,钱宁帮助朱厚照建设“豹房”,出力最多而获得宠幸。明武宗赐钱宁朱姓,收为义子。1513年,明武宗下诏令钱宁主管锦衣卫,掌管昭狱,此时锦衣卫的权力达到顶峰,并不听从东厂的指令。

1521年,钱宁因为结交宁王造反被诛杀,锦衣卫的权力跌落。

3、嘉靖帝期间陆炳主掌锦衣卫期间(1544-1560)。

锦衣卫的权力在嘉靖皇帝期间获得提升也是因人而异。陆炳担任锦衣卫的最高长官主要是因为陆炳曾经救了嘉靖皇帝的命。

1539年,嘉靖皇帝南巡到达卫辉(今天河南卫辉市),不知何故,行宫失火。嘉靖皇帝性格多疑,很多人不知道他在哪里休息。陆炳是嘉靖皇帝的发小(陆炳母亲为嘉靖帝乳母),他独自撞开大门,将嘉靖皇帝从大火之中背了出来。陆炳因此获得皇帝的宠信。1544年,陆炳得以掌管锦衣卫,因为皇帝的原因,锦衣卫的权力极度扩张,东厂也只能屈居之下。(陆炳形象图)

1560年,51岁的陆炳突然病死在任上,嘉靖皇帝非常悲痛,下诏令照顾陆炳的子孙。

锦衣卫真正达到特务机构权力的顶峰时间统计起来也就57年,其中东厂建立之前33年,余下两次时间都是因为锦衣卫指挥和皇帝的特殊关系而达到权力鼎峰,钱宁为8年、陆炳为16年。

锦衣卫好东厂并存的时间有224年,锦衣卫权力在东厂之上只有24年,只是东厂掌权时间的一个零头。去掉西厂、内行厂碾压东厂的时间大约为10年,东厂作为明朝特务机构的老大有190年时间。

明朝最强特务机构呼之欲出,它就是东厂。

锦衣为王。

锦衣夜行 锦衣当国 大明孤狼。

猜你喜欢:

  • 夏季高温天气移栽银杏树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苗木生货和熟货的区别介绍!
  • 初夏苗木养护攻略!
  • 花卉施肥的技巧有哪些?
  • 鲜切花收到后,怎么醒花?
  • 简单自制化肥有哪些?
  • 侧柏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康乃馨养护技巧有哪些?
  • 椰糠土是“养花万能土”?有什么特性?
  • 多肉植物福娘的基本栽培及繁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