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次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他相应层次人员。 不限面积
第二层次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年专家,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国家特聘专家、国家特支计划人选;科技部重大计划项目主要负责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的前3位完成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高层次人才;享誉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大师级文化艺术名家和知名人士;国际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其他相应层次人员。 180 平方米(含)以下
第三层次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一级演职人员:培养出在奥运会或世锦赛上夺得金牌的运动员的国家级教练员。获省白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前2位完成人,获中华技能大奖或全国技术能手的高技能人才,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青岛拔尖人才,青岛市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青岛市名师名校长、青岛市高层次卫生人才、青岛市文化领军人才和青岛高层次金融人才,公共事业急需高层次人才:正高职称人员:其他相应层次人员。 160 平方米(含)以下
第四层次 副高职称人员:博士和博士后;全日制硕士(全脱产学习);来青投资创业一次性投资额在3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年缴税额在30万元以上或企业聘用本市员工30人以上人员:“山东省首席技师、青岛市首席技师、青岛(技能型)拔尖人才”等称号获得者;高级技师;其他相应层次人员。 140 平方米(含)以下
第五层次 硕士研究生;技师;其他相应层次人员。 120 平方米(含)以下
第六层次 本科毕业生:高级工:来青投资创业一次性投资额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年缴税额在10万元以上或企业聘用本市员工10人以上人员:其他相应层次人员。
第七层次 大专学历人员:初、中级职称人员:中级技能人员。
321人才工程就是选拔高层次人才队伍。
选拔层次:
第一层次:30名左右50岁以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的、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第二层次:200名左右45岁上下在自治区处领先地位,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的、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第三层次:1000名左右40岁上下在各自学科领域里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技术水平,成绩显著,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这一目标(30名、200名、1000名)概括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
再高的学历也会有生理需求,至于如何解决,那就看个人的选择和控制力了,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辛辛苦苦的多年奋斗、为了所有的为了……,一定要咬牙挺住,牢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OKR管理法,现下可以是算得上管理法中的“大网红”了。不仅国外的知名互联网公司谷歌、微软、英特尔都在用;国内的各个大厂例如:华为、字节跳动等也都在实行OKR管理法。
要想推行OKR就要先了解OKR!
在很多公司眼里KPI和OKR是一样的。绩效和OKR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啦!有人这样比喻OKR和KPI:
OKR是导航,O是目的地,KR是路径规划,按着路径走,就能达到目的地;
KPI是仪表盘,指标是仪表盘的数字,比如车速、转速、油耗、里程数。只要数字达到了,任务就完成了。
也有人说,OKR是指南针,KPI是秒表。
看到这里,大家对两者的概念和区别有了一定了解。下面就开始详细介绍OKR了!
OKR是什么OKR是目标管理
OKR是更先进工作法
OKR是更完整的目标管理方法论
OKR是目标管理
OKR:目标管理方法,通过对“目标+关键结果”的“向下放权+全员共创”,实现公司上下同欲、战略同频,结合“跟进+调整+复盘”形成目标管理闭环。
OKR是更先进工作法
OKR:源于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后续由约翰杜尔的Google实践发扬光大。
在工业化时代,经营逻辑相对稳定,单靠管理效率提升就可以提升组织绩效。
但随着时代发展,市场和客户剧变,不确定性增加,知识和创新对组织来说越发重要。与此同时,新时代的员工更追求自我实现,管理逐渐从管控走向自驱协作。
因此,管理工具和方法需要迭代进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选择OKR以适应时代变化。
OKR是更完整的目标管理方法论
OKR:
培训会、对齐会,不就定个目标至于么?啥都不干,天天开会跟进会、复盘会,写个周报就够头疼了!又多那么多东西要填KR这么写不对❌、绩效和KR挂钩不对❌,咋还整那么多规矩OKR是更完整的目标管理方法论,可实现全流程目标管理。
OKR:制定 → 拆解 → 对齐 → 执行 → 跟进 → 调整 → 复盘 → 制定(新周期OKR)
因此,相比KPI逐级向下安排任务,OKR的共创思路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自驱挑战创新意识,还可以提前暴露出各种业务逻辑不清晰的问题,有利于公司在执行前了解情况并解决问题。
仅仅了解OKR是什么之后就可以顺利推行OKR工作法了吗?No!No!No!
还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OKR到底合不合适?
OKR适合谁?OKR虽好,并非所有公司都适合使用。
重读OKR和KPI的优缺点,很容易发现:
如果身处某垂直传统行业的老牌头部公司
行业技术壁垒强,业务前景稳定,无需创新以应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在这种背景下,使用传统的绩效管理方式问题不大。
此时贸然换用OKR,不仅收益有限,且增加培训成本和员工负担。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反而导致管理混乱。
如果所在公司本身业务快速发展变化,所面对的市场环境非常不确定。
那么能否做好OKR基本决定了公司能否长期存活并发展。
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尤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所有VC投资机构都会要求被投公司创始人和高管学习使用OKR相关理论的原因。
总的来说,OKR本身不是业务增长的灵丹妙药,而是试金石和灯塔:
推行OKR的过程可以检验一家公司当前是否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并且可以促进公司上下对齐目标和战略,督促公司关注人才管理和组织成长,沉淀长期有价值的内部经验。
简单三步搞定OKR制定第一步 定制目标O
一个目标正确的O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聚焦】向上承接企业使命和愿景【对齐】:O要多主动沟通对齐再定下来【自驱】:自己主动思考、提出的【挑战】:O应该有挑战,有野心,有难度【价值】:背后有逻辑支撑,不做低价值O第二步 定制关键结果KR
KR的定制应符合【SMART】原则:
在一段具体的时间内,每个O应该设定3个左右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对O有强支撑关系的关键结果。
【Specific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Attain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Relevant】: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 Time - based】: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第三步 定制任务TO DO
当O和KR设置好之后,为了更加清晰我们怎样实现目标,仍需要继续向下分解任务,如:哪些是单次任务、循环任务、新任务,以及谁去执行,怎样执行,什么时间点完成。
如果看到这里还是没太理解,留言【okr】,获取30+页原创okr实践手册(包含不同部门OKR实施流程、OKR的实践实例等...)今天OKR的介绍就到这里了!
记得关注@伙伴云!
答世纪英才学校就是培养新世纪精英人材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