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致富有道 >正文

社旗县李店镇下郭村 蔬菜大棚种出美丽乡村

下郭村的大棚种植在社旗县李店镇远近闻名。

一场小雨过后,弥漫着瓜果芬芳的空气沁人心脾,记者走进下郭村,这里已热闹起来:货车来来往往,一箱箱带着水珠的西红柿、茄子过称、装载,大棚里传来一串串欢笑声……

“全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家家户户有摩托,数十户村民还开上了小汽车,大多数家庭用上电脑、装了宽带。” 李店镇党委书记陈晓鹏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串数字。

在大棚里忙碌的农民从侧面印证了这些数字。

走进一个丝瓜大棚,一股暖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棚中央的数字显示屏上显示着大棚的温度、湿度等,大棚四周的几个大风机正排着风。放眼望去,油绿间冒出一根根细长的丝瓜,收获的季节又要到了。

说起今年的收入,正在忙活儿的菜农郭金岭算了一笔账:他一共承包了10个大棚,一个大棚一年种三茬蔬菜,每一茬毛收入八九千元,扣除劳力、化肥等开销,一个棚一年净收入近一万五千元,10个大棚一年收入十五六万不成问题。

下郭村曾是李店镇出名的贫困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2005年前,人均纯收入还不到2000元。那么,短短几年,是什么原因让农民收入实现了“越级跳”呢?是大棚“种”出了富裕、“种”出了美丽乡村。

穷则思变。2003年,社旗县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让下郭村两委班子成员眼界大开,他们带领部分党员干部首先在示范园区承包大棚。几年下来,实践证明种植大棚蔬菜效益高、前景好,是快速脱贫致富的好项目。2006年,该村成立了蔬菜生产协会,由协会负责指导生产、发布信息、组织销售。当年,全村由12名党员共联合38家农户建大棚90余个,每个大棚年收入5000元以上,在村里引起轰动,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发展大棚蔬菜。随后的几年里,村党支部乘势而上,再连片流转土地500亩,建成了村蔬菜事情园,还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小额借款数百万元对建棚农户进行帮扶,并组织群众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筑牢了发展根基。

产量上去了,销售有没有问题呢?下郭村的大棚蔬菜销售不发愁,得益于该村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走进合作社办公室,电脑屏幕上正在实时监控着各个大棚。负责人郭丙玉介绍,该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为社员统一提供种子、农资、经营管理、技术指导、订单销售服务;全程进行生产监控,保证所有蔬菜达到绿色标准。“北、上、广”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和宾馆都有下郭村的产品。目前,合作社已吸引400多户农户入社,带动全村发展大棚1500余个,发展露地蔬菜2000多亩。同时辐射周边乡镇发展大棚近千余个,实现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有钱了,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先看路,后看树,看完房子,再看住。”这是衡量农民生活质量的标尺。

如今,下郭村开始规划把美丽乡村建设得更美好。

针对过去村民出行难、饮水难、环境差等问题,该村已经通过争取世行、农综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1370万元,村内实施了通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四通”,以及改厕、改厨、改圈、改庭院、建沼气“四改一建”工程。村庄靓、庭院美、音乐响、舞翩翩,这已经成为村民的生活写照。

“群众有钱花!干部处事公!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采访即将结束时,郭金岭高兴地告诉记者,村里正在扩大种植规模,新发展区的道路、电力、灌溉设施等都在建设中,他盘算着再承包几个大棚。 看着成行的绿树、茂密的竹林、成片的塑料大棚,徜徉于绿荫掩映中的农家小院、游园、健身广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呈现在记者眼前……

猜你喜欢:

  • 夏季高温天气移栽银杏树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苗木生货和熟货的区别介绍!
  • 初夏苗木养护攻略!
  • 花卉施肥的技巧有哪些?
  • 鲜切花收到后,怎么醒花?
  • 简单自制化肥有哪些?
  • 侧柏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康乃馨养护技巧有哪些?
  • 椰糠土是“养花万能土”?有什么特性?
  • 多肉植物福娘的基本栽培及繁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