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马旦多是饰演女将军、女侠客之类的角色,在舞台上的形象,是人敬佩的,可爱又可敬,而且表现的是英勇突出。刀马旦给我们塑造的是英勇、豪迈、爽朗、可爱的妇女的艺术形象,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的。
刀马旦专演巾帼英雄,提刀骑马、武艺高强的女性,身分大多是元帅或大将,因此以气势见长。
刀马旦是中国戏剧里的一种角色名称,专门负责表演戏剧里需要武打的角色,属于武旦中的一种,即长靠武旦,就是妇女也穿上大靠,顶盔贯甲。这样的角色,一般都是骑马的,拿著一把尺寸比较小的刀,所以有个专门名词叫刀马旦。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解释说:“大抵扮演搜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且激烈,不用打出手,较粉重于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的梁红玉、《穆柯寨》的穆桂英等。”((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第7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1版)
例如《穆柯寨》、《穆天王》、《破洪州》中的穆桂英,《七星庙》(又名《佘塘关》)中的佘赛花,《棋盤山》中的窦仙童,《三请樊梨花》和《樊江关》中的樊梨花,《珍珠烈火旗》的双阳公主,《扈家庄》的扈三娘等等。
一丈青扈三娘为何会上梁山,很多人迷惑不解之下有多种解读,比如对十招不到就擒获了自己的林冲仰慕不已,甚至上演过一出月夜访林冲的好戏;或者是斯德哥尔摩症的古代作品中的典型体现之类的,要我说这纯粹都是臆测,或者就是陷入了一个典型的阅读怪圈,用现代人的思维来代入了古代作品中。
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中只有三位女性,这其中母大虫顾大嫂和母夜叉孙二娘两人或是主动,或是随大流加入了梁山。只有一丈青扈三娘加入梁山充满了戏剧性,可以说纯粹也是被逼无奈才落草为寇,加入了梁山。扈三娘原本是距离梁山泊不远处的扈家庄的大小姐,从小就和扈家庄不远处的祝家庄的老三祝彪订了亲,再加上李家庄,这三家互为犄角之势,可以算是当地的豪强。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山不容不虎,在梁山泊这一亩三分地内,只能有一个说话的声音。宋江成功掌握了梁山泊的权柄之后,对祝家庄这个强邻难免就有了觊觎之心,也因此上演了一出“三打祝家庄”的好戏。利用病尉迟孙立这一帮登州系为内应这一优势,梁山泊里应外合,终于打下了祝家庄。祝家庄被一把大火梵为平地,连带着扈家庄也遭了殃。扈三娘的父亲等一帮人还没来得及投降就被杀得性起的李逵两把板斧全部砍死。在正常人看来,扈三娘虽为女儿身,但武艺高强,性情刚烈,对此不说上演一出鱼死网破,誓死不与梁山贼寇同处一片天空,起码也要学美髯公朱仝那样,发狂来一句“有李逵没我,有我没李逵”,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扈三娘在被宋老太公收为义女后,不久就由宋江作主,嫁给了此前宋江曾答应补偿给他一个老婆的矮脚虎王英,一个可以说是梁山好汉中人品处于最末端,严重拉低了梁山好汉道德水准的超级烂人。扈三娘对此并未提出异议,在对外征战中还与王英并肩作战,多次维护他,最后甚至还为救他一起死于郑彪金砖之下。如果说扈三娘上梁山是认贼作父,完全不像是江湖儿女的作为的话,这完全是双标了,或者说是代入感出现了问题,导致认知上出现了偏差。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上山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原本就是混江湖的好汉,为了抱团取暖,主动加入更大的一方势力;二是出于各种原因,得罪了人、或者杀了人犯了事儿,被迫无奈上了梁山,这些人中有林冲为典型代表;三是讨伐梁山失败,被迫无奈加入了梁山,比如梁山上的降将派;四是被宋江、吴用或者先前加入的梁山好汉一番设计,被坑得上了梁山。这其中第四类人占了梁山好汉中相当一部分,比如说美髯公朱仝,认识宋江可以说是倒了大霉,被连带得丢掉了官职,好不容易到了发配地,靠着自己的处事能力又得了上官赏识,只因为宋江为了拉拢好友上山,巩固自己一系的势力,就被李逵斧劈了小衙内,逼得朱仝没了后路只能上梁山。比如卢俊义,原本大名府的大地主做得好好的,结果被吴用上门在家中题了反诗,受了一番折磨后无奈上了梁山。如果标准一样,这些人可以说也是完全没有一个习武之人的血性,除了梁山难道就没有其他山寨可以作安身之所了?尤其是霹雳火秦明,被宋江一番设计,妻儿老小全被斩杀,宋江只轻描淡写地慷他人之慨,答应作主将自己兄弟小李广花荣的妹子嫁给奏明,从此秦明就对宋江死心塌地、鞍前马后地拼死效力,秦明与扈三娘相比,完全有过之而无不及嘛。这些男的都因为梁山的原因要么名誉扫地,后路被断,要么家破人亡,他们都可以心安理得地上了梁山,没多少人指责,为何只对扈三娘说三道四?水浒传是明朝人施耐庵所著,只是为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与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认知密切相关。我们现在看水浒传觉得迷惑的地方,就是现代价值观与古人作品中的价值观冲突的地方。就像好汉的说法,在水浒传中,像李逵、孙二娘这种现代人看来完全可以下十八层地狱的恶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就是绿林江湖中最为常见的,君不见连武松武二郎对孙二娘的所作所为都可以无视,甚至还与其结为了兄弟。《水浒传》作为一部充满了神话色彩的演义作品,很多逻辑是不能以常理度之的,纯粹只是为了主旨服务。水浒传开篇第一章就是洪太尉误放妖魔,这些妖魔分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下凡作乱,最终必然要聚拢在一起的。像朱仝、卢俊义这些人,当然也包括扈三娘,都是天罡地煞中的一员,他们上梁山按水浒传中的逻辑就是必然的结果。扈三娘如果因为不想认贼作父不上梁山,情节岂不是没法继续下去了?如果硬要套用现代人的观点来解释,那就是适逢乱世,民不聊生,扈三娘虽然也有一身武艺,但失去了父兄,没有家里的庇护,在那个乱世活得想必更加的艰难。何况她当时被擒,宋江岂会轻易放了她?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求生之心是人的本能,没有到必死之局,能活着谁愿意轻易与人拼命?至于扈三娘最后与王英结婚,不过是心死之下认了命而已。至于最后救王英而死,可能也只是时日久了相处出了感情吧。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水泊梁山有三位女英雄,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施公这名字起的,老大老二老三,倒也别致生动,朗朗上口。
扈三娘这个三娘,实则是对应于顾大嫂和孙二娘而言。原著中只说扈三娘有一个哥哥叫飞天虎扈成,并未说明她是否还有其他兄弟姐妹。但就是这位三娘,无论容貌还是武艺,都在顾大嫂和孙二娘之上,就连其哥哥飞天虎扈成也不是她的对手。这就是文学创作的别致之处,最小的往往最厉害。
顺道说一句,鉴于孙二娘这个讨喜活泼的名字,很多影视剧中将其塑造成一个风流漂亮的女子形象,实际上这与原著相违背。在原著中,孙二娘膀大腰圆,横眉立目,搽脂涂粉,和顾大嫂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跟漂亮一点关系都没有。
想想也是,在荒郊野外开黑店,做的是杀人越货的勾当,对武松这种大汉也敢动心思,这显然不是普通弱女子所能胜任的。
言归正传,我们再说扈三娘。扈三娘是在梁山“三打祝家庄”中出场的,本来井水不犯河水的梁山和祝家庄怎么就掐上了呢?这得往回倒一倒。
梁山好汉大闹江州劫法场,救了宋江之后集体上山。不久,入云龙公孙胜跑路回家了,许久不见,宋江便派神行太保戴宗下山寻访。到了蓟州,遇见了拼命三郎石秀,石秀后来又与牢头病关索杨雄结为兄弟。杨雄的妻子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私通,于是又上演了一出捉奸的好戏。
当杨雄和石秀杀了奸夫淫妇之后,没想到却被鼓上蚤时迁给撞见了,于是三人结伴投梁山。途中时迁偷鸡,石秀火烧祝家店。于是为了救人,铲除不把梁山放在眼里的祝家庄以及储备军器钱粮,双方便干上了。
祝家庄可不是软骨头,兵强马壮,东有李家庄,西有扈家庄,三庄联保,互相支持。这可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不然梁山也不用“三打祝家庄”了。
前次祝彪射伤扑天雕李应,李家庄便高挂免站牌,两不相帮。扈三娘又被豹子头林冲活捉,扈成便向梁山求和,也退出了战团,于是三庄联保变成了祝家庄单打独斗。
后又在以孙立,孙新,顾大嫂,乐,解珍,解宝等人的帮助下,里应外合,大破祝家庄。毛主席也曾高度评价过“三打祝家庄”的战略战术和军事借鉴价值。
扈三娘被俘后送上梁山,由宋江之父宋太公悉心照料并收为义女。后在宋江的撮合下,下嫁矮脚虎王英,二人成为夫妻。
(宋江剧照)
祝家庄被踏平,展示的是梁山的武力。李家庄中计,展示的是梁山的智谋。扈家庄扈三娘上山归顺,显示的是梁山的义气深重和江湖地位,三庄下场各不相同,这也是施公错落别致的文学创作之美,扈三娘的情绪被压制,服务于文学创作主线。
我们再来理理时间,先是扈三娘被俘上山,后是李逵血洗扈家庄。上山之后并没有人再提起扈家庄之事,加之后来李家庄也全伙上山,所以扈家庄被屠之事,扈三娘是否知情存疑。
从扈三娘个人角度来讲,一个漂亮女子落入了强盗窝,应该是个什么下场,想想就应该知道。但扈三娘并没有遭受过任何非法侵害,并且成为梁山大哥宋江的义妹,这份情扈三娘是要领的。
又道是婚姻之事,有父母之命,下嫁王英,宋太公及宋江做主,扈三娘也挑不出什么理来。
到了梁山之后,扈三娘和王英夫妻二人的职责是三军内探事的马军头领,这可是机密的勾当,非亲信不可为,也足见宋江和梁山对夫妻二人的信任和器重。从此霍三娘对梁山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后又南征北战,从无二心。
南征方腊时,王英被郑彪所杀,扈三娘不畏生死,奋力迎战,最后战死。你可以说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也可以说是“日久生情,夫唱妇随”。
扈家庄被屠,家人被杀,家财被抢,这是扈三娘的个人悲剧和社会悲剧的缩影。但霍三娘对梁山忠心耿耿,为国家南征北战,与丈夫同生共死,这就很难用无情无义来为扈三娘盖棺定论了,也对这位女英雄有失公允。
你好,我是眉画张敞,想回答一下你这个问题。
你所说的“鲜花插在牛粪上”的一经典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还真有几个。
你所说的“鲜花插在牛粪上”,也可以说是“癞蛤蟆吃到天鹅肉”,指的是丑夫配娇妻的情况。据我所知有《水浒传》中的潘金莲与武大郎;《水浒传》中扈三娘与王英;《封神演义》中的邓婵玉与土行孙。
一、《水浒传》中的潘金莲与武大郎。
这可能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例子了。我们来看一下在原著中是怎样描写这一对夫妻的。
潘金莲: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云意。纤腰袅娜,拘束着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两人在相貌和身高上无疑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明显是潘金莲这朵鲜花插在了武大郎这堆牛粪上,正因为如此,才酿出了后面的悲剧,正应了民间所说“丑夫俏妻俊不了”的老话。
二、《水浒传》中的扈三娘与王英。
我们先看扈三娘:雾鬓云鬟娇女将,凤头鞋宝镫斜踏。黄金竖甲衬红纱,狮蛮带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手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再看看书中怎么说王英:五短身材,一双光眼。怎生打扮?但见:天青衲袄锦绣补,形貌狰狞性粗鲁。贪财好色最强梁,杀人放火王矮虎。
这对冤家不仅外貌反差巨大,最为奇怪的是,王英所在的梁山泊还与扈三娘有杀父杀兄之仇,真不知扈三娘是怎么想的,竟然会嫁给王英。
三、《封神演义》中的邓婵玉与土行孙。
先看书中对邓婵玉的描写:红罗包凤髻,绣带扣潇湘。一瓣红蕖挑宝镫,更现得金莲窄窄;两湾翠黛拂秋波,越觉得玉溜沉沉。娇姿袅娜,慵拈针指好轮刀;玉手菁葱,懒傍妆台骑劣马。桃脸通红,羞答答通名问姓;玉粳微狠,娇怯怯夺利争名。漫道佳人多猛烈,只因父子出营来。
对土行孙的描写十分简单,就是申公豹初见土行孙的一段:此童儿却是一个矮子,身不过四尺,面如土色。
唉,又是一个美婵娟嫁给丑八怪的例子!
上面这三个例子,都是妻子貌美如花,而丈夫都具有“矮”和“丑”两个特征,夫妻双方相貌反差巨大,比较符合你的要求。
我看到有网友提到了薛潘和香菱,我感觉不太符合你这个要求。我们这里说的是相貌上的反差,而不是品格或才华方面的反差。
在《红楼梦》中,薛潘虽说是呆霸王,但是相貌是不差的,书中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但是从某些地方还是可以看出点端倪的,比如里面香菱对宝玉说的,“夏奶奶又是没儿子的,一见了你哥哥出落的这样,又是哭,又是笑,竟比见了儿子的还胜”。可见薛藩出落得还是不错的。
香菱的相貌自不用说了,《红楼梦》中周瑞家的曾向金钏说:“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香菱的相貌姣好由此可见一斑。
薛藩和香菱模样儿都不差,所以在相貌上就不符合“鲜花插在牛粪上”这个要求了。
这是我的一点见解,希望帮到你。
水浒中的女性形象在与所塑造的梁山泊英雄榜中除了正面描写了水浒中的扈三娘,稍为出色点,最后都只能嫁给矮角虎王英,再有就是买人肉馒头的母大虫孙二娘,其余重点描写的女性宋江的夫人张氏,杨雄妻子潘巧云,武大朗的妻子潘金莲,全都因为偷情成了水浒英雄的刀下鬼!让她们背负了一世的骂名,成了坏女人的代名词。这是对女性的极不尊重,是封建社会压制,歧视女性的典型表现。就潘金莲而言,她也是为了反抗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宁肯嫁给又丑又怪,没有任何共同语言的武大郎,而拒绝成为张大户的妾,这就为潘金莲今后的生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象潘金莲与烧瓶武大郎的结合能长久吗?一个貌美如花,一个丑陋无比,既然无法一起生活,就该离婚,那个时代是不允许,如果男人想离婚,一纸休书就解决了,反而让女人从此抬不起头。潘金莲为了寻找爱情曾暗中喜欢打虎英雄武松,无懒武松不领情才给了王婆,西门庆欺骗的机会,如果能允许潘金莲与武大朗离婚,潘金莲还会毒死武大朗吗?水浒中以潘金莲为代表的因追求爱情而破诛杀的女性是女性中反抗封建制度,勇敢追求爱情的先驱,她们只是众复华夏儿女中的一员,在当今社会,我们换位思考,处在她们的那种处境,偷情是必然,偷情是为了大胆寻找自己的爱情只是没有合适的土壞和环境,是她们的牺牲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她们是正常普通的人,她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她们不是坏女人。我们应该尊重她们。希望将来能拍一部正确评价潘金莲爱情故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