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个不一般的年份,年初的疫情在武汉突如其来的暴发。辛亏我们活在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体制下,“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成为党和政府的行动指南。封封封,中断交通,暂时放弃经济建设,百姓全部宅在家中。冲冲冲,解放军、医护人员、志愿者逆行冲向湖北。疫情被控制,被迅速控制,经济得以最快的恢复,人民生活迅速恢复正常。再放眼国外,疫情至少还肆虐,发病及死亡人居高不下,我们真为这些国家的百姓担心。
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今年闰农历四月。从阳历4月23日至6月20日,都是农历四月,叫双四月。在古代,遇到这样的年景,老百姓讲“闰四月,吃树叶”,就是灾年,农民吃不饱饭,要吃树叶,还会有饿S人的事情发生。
我们农民,今年遇到了疫情暴发和闰四月双重灾难,没有发生饥荒,并没摘树叶吃,家家粮食充足,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和所有为这个时代的建设者,特别应该感谢农民兄弟姐妹们。上古时代,可没这样的福份,那时,闰四月,吃树叶。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闰四月把春季拉的太长。闰四月,起码春天多了30天,也就是说,“青黄不接”多了30天。古时候,农民家那有一垛又一垛的粮食,吃上顿没有下顿是正常的,在撂春荒的时候,平白多30天才能收割小麦等冬作物,这还了得!所以,没有吃的东西,只有吃树皮树叶树根等等,听老人讲,饿急了,天上飞的大雁拉的S最味美,因为大雁吃的是草。
二是春天农作物易生病虫害。冬季,各种病虫都蛰伏在地下、雪下,不敢轻举妄动。一旦开春,就“惊蛰”了,这些害人精马上精神抖擞吃农作物。若不是闰四月,粮食长得快,收割也早,病虫害对庄稼伤害会小的多。而闰四月,多了30天时间给病虫吃的时间,那时也没有农药消灭他们,庄稼会深受其害,甚至颗粒无收。少收或绝收。农民能不摘树叶、挖野草充饥吗。
闰四月吃树叶,我们应牢记节令的提醒,尊重客观规律,未雨绸缪,防范灾害发生。
@畅谈有宜,一个农民。您关心农民请关注我,聊聊乡情请到评论区。谢您阅读!
老萨谈--狙击之王莫辛纳干步枪
这是因为,莫辛纳干步枪制造较为粗糙,训练不足或者枪支老化以后,枪栓很难顺利拉动。
大家看看《兵临城下》中,政委曾经拖过一支步枪,准备向德军射击,但拉了很久才拉动枪栓。
另外,张陶芳开始用的是美制M1伽兰德步枪,也叫做八大粒。
后期出了名,为了宣传考虑才改用苏联的莫辛纳干步枪。
水连珠的诞生
莫辛纳干步枪的历史相当久远。二战时期手持莫辛纳干步枪作战的苏联年轻士兵们也许不知道,他们的父亲早在一次世界大战,他们的爷爷在日俄战争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这款步枪。
莫辛纳干步枪是俄国历史上步枪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之后半个世纪内的样板之作。
眼见各国都在加速研究,作为欧洲军事强国的沙俄自然也不能坐视不理。
沙俄政府和军方高层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准备替换己方老式的伯丹单发步枪。
需要说明的是,俄国军方对此次步枪的换代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由军方牵头,沙俄政府提供资金和人力物力,很快就组织了一个评估委员会,从现有的毛瑟、勒贝尔、李-梅特福、曼利夏、施密特-鲁宾和克拉格-约根森等设计中进行选择。
这里面还有个不起眼的人物莫辛上尉的设计。这个上尉全名为谢尔盖·伊凡诺维奇·莫辛(Sergei Ivanovich Mosin),时年35岁,是沙俄图拉兵工厂一个普通的枪械设计师。
经过多方面严格的论证,结果却让人惊讶。最终只有两种步枪进入最后的测试环节,就是莫辛上尉的5发单排弹仓的7.62mm口径莫辛步枪和比利时武器设计师艾米尔·纳甘和李昂·纳甘两兄弟(Emil Nagant和Leon Nagant)的8.89mm口径纳干步枪。
这两种步枪经过了严格的测试,沙俄的将军们对于纳甘兄弟的步枪非常满意,对莫辛的步枪则有些不满。
最终的投票中,纳甘步枪得到了大多数委员的支持,在票数上压倒了莫辛步枪。
就在此时,一个重量级人物开口了,沙皇本人认为把一款别国的步枪作为本国的制式武器,太有损俄国的面子,伤害了俄军的民族自豪感,要求军方采用莫辛步枪。
虽然沙皇已经开口,不过俄军高层却并没有因此迅速屈服。这些将军们认为纳甘步枪明显在性能上优于莫辛步枪。仅仅因为所谓的民族自豪感放弃优秀步枪,而选用性能较差的步枪,必然会造成俄军未来几十年的在轻武器上的极大劣势。
可惜,皇帝的一句话往往顶一万句,在沙皇等人的强烈干涉下,军方被迫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这也就是采用莫辛步枪的基本结构,但是将其原有不可靠的供弹系统换成纳甘步枪的成熟设计,从而让两种步枪的性能基本达到一致。
由此,这把步枪的名字也发生了改变,变成了莫辛纳干步枪。作为回报,莫辛由上尉晋升为上校,并且成为莫辛纳干步枪三大生产工厂之一的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的厂长。比利时的纳甘兄弟则拿到了一大笔奖金,可谓皆大欢喜。看来沙俄高层也很懂得官场的这一套,四面圆滑,各方面都交代的过去。
沙俄陆军在1891年开始正式装备该款步枪,成为之后俄军半个多世纪的制式步枪。
---------------------从沙俄用到苏联,莫辛纳干真是老当益壮。
实用的武器
莫辛纳干这款步枪在当时来看非常先进,他的主要性能并不亚于后来大名鼎鼎的毛瑟,李恩菲尔德,春田M1903步枪。
新一代步枪定型以后,沙俄衰弱的工业基础导致该步枪的产量始终上不去。当时主要生产步枪的军工厂只有三家,除了莫辛担任厂长的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只有伊热夫斯克和图拉两个兵工厂。
这三个兵工厂在当时相比欧洲其他国家的兵工厂,无论设备,工人素质和生产技术都远远不及,这也导致莫辛纳干步枪的产量很低。
最初一批莫辛纳干步枪由于三家兵工厂没有足够的设备和技术工人,最终被迫转而向法国的夏特罗轻武器厂订购。由法国人在1891年生产出来运往俄国,俄国本国直到1894年才能够生产这款武器,真正大量生产还是图拉工厂在1896年从法国购买了1400部新式机器以后。而伊热夫斯克工厂大量生产莫辛纳干,也是在1900年从法国,英国,瑞士购买了大量生产机器以后。
此举也让沙俄军方感到极为丢脸,但却没有解决的办法。
--------------------------莫辛纳干也是苏军和俄军的一个象征。
莫辛纳干的首次大规模作战时1904年的日俄战争,当时由于莫辛纳干步枪生产数量的不足,大部分沙俄士兵仍然拿着老式的伯丹单发步枪和疯狂的日军对抗。当时日军已经普遍装备了自产的三零式步枪(三八式步枪的前身),该枪射程很远,射击精确,虽然和莫辛纳干步枪对抗并不占丝毫上风(威力和可靠性上还大大落了下风),却完全压倒了伯丹单发步枪。
后日俄战争俄军战败,很多将军认为步枪火力不及日军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日俄战争后,俄国很快陷入内部的混乱中,莫辛纳干步枪的产量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的教训得以大幅度增加。
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志帝国向沙俄宣战,沙皇尼古拉二世才惊讶的发现,他的部队中居然还做不到人手一支莫辛纳干步枪。
之后的战争完全是一场大屠杀,实战中虽然莫辛纳干步枪和德国毛瑟步枪对抗中也是基本相当,甚至莫辛纳干更适应俄国的寒冷气候,但严重不足的产量导致缺乏武器的俄国军队出现大量伤亡。
仅仅在1915年德奥军队对沙俄的全面攻势开始后几个月内,俄军迅速伤亡250万人,全线溃败,丢失了百分之十五的领土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巨大的伤亡和武器的战损,让原本就产量不足的莫辛纳干步枪更成为稀缺品。沙俄仓促编组送上前线的部队中,每个师只有一半人装备了莫辛纳干步枪,其他的人或是使用老式步枪,或者空着手什么都没有。
当时在俄国的法国大使视察前线后回忆道: 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几个俄国步兵团,他们中三分之一的人没有莫辛纳干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都拿着一根木棍,在木棍上绑着一把刺刀。他们在暴风雨般的榴霰弹片中耐心等待,等待着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枪。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居然毫不恐慌,没有逃走,这真是一个奇迹。……这种磨难我们的士兵要忍受多久呢?这种简直不是战争,而是一场大屠杀,真是太可怕了!
当时由于前线的巨大伤亡,后方经济的全面崩溃,沙俄各阶层都对沙俄政府严重不满,部分士兵不愿意去战场上送死,他们成群结队的逃亡和兵变,其中大部分人成为之后推翻沙皇政府的生力军。
面对武器稀缺的现实,俄国人却无力解决,因为当时俄国的兵工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沙俄政府只得向盟国求援,他们紧急向美国的雷明顿和威斯汀豪斯两家枪械公司订购了155万支的莫辛纳干步枪,并且将全部图纸交给他们。但这两家公司仅仅交付给沙俄政府5万支后,十月革命就爆发了,沙皇宣布退位,诺曼洛夫王朝终结了。
美国政府将剩下的步枪中的大部分转送给远东的白军部队,其中一部分则在美国民间销售。
这批步枪和俄国自产的莫辛纳干几乎完全一致,唯一的区别是枪托采用了美国的胡桃木,而不是俄国盛产的桦木。
----------------莫辛纳干比较笨重,加工工艺也相对粗糙。它采用的刺刀如下,有很大的威力。
这两场战争中,俄军对莫辛纳干的评价不错。他们认为该枪坚固耐用,射击精确,子弹威力大,使用非常简单,缺点则是技术比较老旧,尤其枪机操作比较复杂。
战斗中,俄军使用莫辛纳干和德军毛瑟的对射中基本旗鼓相当,虽然毛瑟在精度和威力上略微强一些,但在战斗中这仅仅高出一点的性能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莫辛纳干步枪由于是俄国人自己设计,很好的考虑了在寒冷天气中的使用,所以该步枪在俄国本土的作战性能远比毛瑟步枪要可靠。
之后俄国陷入内战,白军红军在广阔的俄国土地上厮杀,双方使用的主力步枪自然都是莫辛纳干。步枪本身没有立场,但是在不同立场的士兵手中,就代表了不同的意义。最终红军手中的莫辛纳干步枪击败了俄国的白军,扫除了资本主义政党在俄国的存在,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国家。
苏联建国以后,总结了之前几次大战中步枪生产不足的经验,对这三家兵工厂都给予扩建和壮大。其中伊热夫斯克兵工厂成为领头羊,具强大的步枪生产能力。
当时苏联的军火设计师认为莫辛纳干步枪其实结构非常简单,造价低廉,理应很容易制造。
在沙俄时期莫辛纳干步枪生产数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不在步枪设计的本身,而是沙俄军工系统腐败,生产工人积极性不足和缺乏科学生产技术。
话虽如此,苏联军火大师们还对莫辛纳干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在1930年推出了莫辛纳干M1891/30式步枪。这款步枪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大的改动,只是加装了比较先进的瞄准装置。使用这种步枪,一般士兵可以在400米左右有效杀伤敌人,安装瞄准器的莫辛纳干步枪则可以在600到800米上准确杀伤敌人。这也是二战中苏联士兵使用的主要型号。
一战结束后并没有多久,二战很快爆发。当时德国部队采用闪电战,在短短几个月将苏联现有的国防军几乎全部消灭。仅仅一个基辅战役,德国全歼了苏联西南方面军。苏联不但有个集团军被歼灭,损失了70万人,连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也在战斗中阵亡。除了基辅战役以外,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等作战中,苏联都遭受了数十万人的巨大损失。
除了人员损失以外,苏联还损失了数额巨大的贮备军火武器。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大量战死和被俘,莫辛纳干步枪也大量损失。如果不是这款步枪价格低廉,极容易制造,恐怕苏军也要像他们祖先一样,赤手空拳上战场了。
此时苏联正在倾全国之力召集新兵,编组新的部队上战场,数百万新军迅速产生。这些士兵都需要可以作战的步枪,那么此时就是莫辛纳干步枪发挥威力的时候。
此时苏联生产莫辛纳干的能力已经今非昔比,加之莫辛纳干结构简单,根本无需什么精密加工机器和熟练工人,即使妇女,老人和少年学徒工也可以轻松把它制造出来。结果仅仅几年时间内,深处乌拉尔山区的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就生产了多达1700万支莫辛纳干步枪,短时间内让每一个红军士兵都拥有了可以作战的武器。
此时的战斗中,莫辛纳干步枪依然和老对手毛瑟步枪对阵,仍然是旗鼓相当。
不过随着二战中军事科技的进步和战略战术的巨大发展,战斗多发生在400米之内,这就需要火力更为猛烈,射速更快,装弹量更大的武器。
面对着美国人装备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德国人装备的STG44突击步枪的压力,莫辛纳干这类单发步枪逐步不能满足于实战的需要,它的低射速,不多的装弹量在较近距离形成不了火力上的压制作用。
苏联在二战后期也推出了自己的半自动步枪SKS半自动步枪。但实战中由于SKS半自动步枪威力不足,可靠性差,很多红军战士宁可还是使用老式的莫辛纳干步枪。
狙击之王
虽然逐步被半自动步枪取代,莫辛纳干步枪在另一个战场,也就是狙击战场上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苏德战争之前的苏芬战争中,芬兰专业狙击手使用改造过的莫辛纳干狙击步枪,给苏军造成重大的伤亡,和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芬兰狙击手本身多是猎人出身,战前接受过严格的狙击训练,他们手中的莫辛纳干步枪射程可以达到850米。这些狙击手穿着白色的伪装服,步枪也套着白色的枪套,埋伏在冰天雪地的野外,往往一个人就能阻挡苏军一个排一个连的进军步伐。甚至有3,4个狙击手配合全歼苏军一个排的战例。他们的枪法超群,精确的莫辛纳干步枪也很好的帮助了他们,战后统计,他们每消灭一个敌人仅仅使用1.3发。他们中还出现了至今无人能够企及的超级狙击王牌“白色死神”的西蒙·海耶Simo Hayha,这个专业猎人出身的西蒙有着505个狙击战绩,他在狙击中甚至不怎么使用瞄准镜。但所谓瓦罐难免井上碎,将军都是阵上亡,最终西蒙·海耶在1940年3月6日被另一名苏军狙击手的击穿了左脑部受重伤而退出战斗。
战后,苏联开始扩大了狙击手的训练,并且大量配发了狙击型的莫辛纳干步枪。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时苏联的光学技术落后,他们从德国蔡司公司手中购买了一批最先进的瞄准镜并且大量仿造。后来苏德战争中的很多德国士兵,就死于自己国家生产的瞄准镜之手。
-----------------------------------------二战苏军有众多知名的狙击手,瓦西里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很多女狙击手。
狙击作战在战争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以电影中的瓦西里为例,真实的瓦西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前后击毙242名德军士兵(苏联宣传为400多人),最终他因为1943年1月被地雷炸伤眼睛才被迫退役。
战争中,他使用的就是狙击型的莫辛纳干步枪。瓦西里回忆录中认为莫辛纳干步枪射击精确,威力巨大,子弹速度快,是非常优秀的狙击武器。
其实除了瓦西里以外,苏联还有其他不少于20名击毙敌军人数超过300人的优秀狙击手,其中还有个狙击女英雄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 Lyudmila Mikhailovna Pavlichenko。她在1942年6月被德军迫击炮弹炸伤之前,已经击毙了309个德军士兵,为此还曾受到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接见。只是因为宣传的原因,瓦西里的名字最响亮而已。
如此优秀的战绩,足可以证明莫辛纳干的优秀性能。实际上即使到了30年后的越战中,北越游击队仍然使用莫辛纳干狙击美军士兵,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中国也有不少莫辛纳干步枪,下图是张桃芳和他的莫辛纳干。
总之,莫辛纳干步枪作为一种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式供弹的手动步枪,确实是一款性能优越,非常实用的武器,它的各项性能可能无法超越毛瑟,李恩菲尔德等步枪,但也不亚于这些著名的步枪。它的精度高,威力大,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容易操作,虽然也有着加工粗糙,技术老旧,较为笨重等弱点,但仍然能在二战的步枪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早前生活还不富裕的时候,经常是十天半月吃不到肉的。经常吃饭见不到油荤,而一旦有人请客吃饭是少不了肉的。所以,四川人就把早前的请吃酒席形象地描绘为“吃油大”,有点“打牙祭”的意思。当然,这只是以前有喜事的时候请厨子到自己家去现做酒席的一种说法。现在基本上不用了。呵呵,是比较俗气了一点。
蒋勋有一段话曾经打动过很多人,他说:
“一个城市为了求快,就把所有的马路都开得笔直。可是不要忘记,我们如果去国家公园或古代的园林里,所有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
为什么弯曲?因为它告诉你说,你到了这个空间不要匆忙,让自己的步调放慢下来,可以绕走更大的圈子,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生命。你越慢,得到的越多。”
人们经常说生活的质量取决你生活的态度,也许是时候审视一下自己目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而自己期待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活,就是生存的升华,一种乐趣的生存方式。幸福的生活,就是与真爱的人在一起,平平淡淡的温馨。
幸福的生活,就是青山、绿水、楼外楼;一卷书、一盏酒、一只萧、侧卧栏杆望雨流;溪水绕竹楼、清泉漫庭院、碧鱼池上游、家人笑欢颜。
幸福的生活,就是懂得舍得、懂得放弃、懂得理解,万事不计较、心底善良留。
一辈子待在农场,喂鸡放鸭,锄草种地,绊着田园犬、小花猫,没事散散步,有事忙忙锻炼身体。
一辈子待在城市,没事打打牌、跳跳舞,有事,一边忙一边唠唠嗑,时间日子轻松过,晚上溜溜孩子,早上起来散散步,欢欢乐乐幸福过。
不要埋头,请看天空,很美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攀比,就没有差距;没有无休止的欲望,幸福生活,就在身边。
不幸福,是因为欲望没有满足,所以非常痛苦;无趣,是因为在欲望的海洋中,被海浪淹没,迷失在了水底,看不到出路。
简单一点,少诉求一点物质的需求,追求多一点的精神慰藉。
记住,和爱人的朝夕相处,历经苦难与欢愉,眼泪和微笑,相伴到老,这一段的精神经历,才是一个人一生最珍贵的财富。
一切的物质再丰富,也丰富不了来自灵魂的孤独。
所以,最简单的幸福,就是和心爱的人,精神领域的和谐相融、心灵的交流和相通
我老公交的一对做生意的朋友,老公每次请他们吃饭都不敢在饭店请客,只能在家请,本来只请4个人,他们每次都来10几个人,我真的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太让人无语了。
我老公以前上班的公司和一家五金店有合作关系,这家五金店是一对外来夫妻来我们县城开的,夫妻俩有一儿一女都在上学。
老公经常和公司的高层,去他们家采购五金配件,老公是山东人,一个人来我们广西这个小县城工作除了同事,没有一个朋友,那会我和他还不认识。
他平常没工作安排就喜欢到五金店里坐会聊聊天、吹吹牛,一来二去他就和夫妻俩处成了朋友。
夫妻俩开了几年五金店挣到了不少钱,听他们说每年差不多有百万的收入,于是就想拉女方娘家人一把,和她弟、弟媳,大姐一起合伙开五金店。
这样的话,门面就得扩大,然后由一个门面开到了三个,连排租铺。我老公也就和女方的娘家人都认识了,但也只是打个招呼的那种。
老公没和我结婚以前很少请他们吃饭,也不算深交那种,后来和我认识了后还叫我去他们店坐坐,认识认识。
我不愿意去,不喜欢跑别人做生意的店里去,顾客来来往往的,而且我除了工作上的顾客以外,面对陌生的人一句话都不想聊的那种。
老公说就当给他个面子了,然后我去了,那会是冬天,到了他们店,店铺里很多商品没什么地方休息的,收银的地方算宽敞,但他们俩孩子在玩电脑烤电暖炉,我只好站门口的一边。
他们看见我觉得我站在哪不太好吧,又给我拿了个凳子坐着,大冬天,我来别人店里坐门口吹冷风,心里一万个不愿意。
这个县城是我玩到大的地方,我熟到不能再熟了,我想去喝杯暖暖的奶茶,他们问了我几个家常问题,回答完后我就没说过话,低头玩手机。
我坚持坐了20分钟左右,看我老公还和男店主抽烟聊天,也不顾及一下我,无语了,我发信息给他,说我要走了,他还和我说,让我再等一会。
我懒得理他,直接站起来就说:“我有事就先回去了”说完就走了,然后我老公才急急忙忙的跟他们道别。
他追上我就说:“你怎么这么难说话的呢,让你呆一会,你就真待一会啊。”
我气急了问:“你让我在他们店门口当招财猫还是挡风板呢?”
他说:“那不是因为店里小么。”
我无语的笑了,说:“我好冷,不想给你这个面子了”他不说话了。
这是我第一次去他们店,认识了他们,印象一点儿也不好,哪有人这样待客的,就算店铺不大,里面还能坐人,不让我进去坐,而是大冷天让我在店门口坐着吹风。
后来我和老公结婚后,老公请他们来我们家吃饭,我才算真正认清他们是怎么的一家人。
老公每次请他们吃饭都不敢在外面请,因为他们要来吃饭都是来一大家,怎么说呢,我老公只想请他们夫妻俩和他们俩个孩子,但他们来就会叫上女方的弟弟、弟媳、四个孩子,还有女方的大姐、大姐夫还有女方的亲爸。这样大人小孩算下来就是13个人啊!每次来都差不多,偶尔少一俩个。
我问我老公怎么请这么多人来家里吃饭,他说他只想请他们夫妻俩一个小家,不知道怎么会来一大家子,他也头疼。
所以他不敢经常请,但他每次请客我都怕,我带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还得做一大桌子的菜,想起就头疼。
后来气了,就让我老公自己要请客的话自己做,我做不了,也不吃他做的。
老公知道我不喜欢他们一家人,就耐心的和我说:“我们在这里生活,没关系和人脉,他们在这里做生意那么多年,认识的人多,以后我们还得求他们办事的呢。”
我听他这么说也不是自愿当冤大头的,说道:“反正我不喜欢他们,你要请客,就自己买菜自己给他们做,我带着孩子做这么多菜累死了,你以后偶尔请他们吃就好了,不然我们自己饭都吃不上,哪来的钱买这么多的菜。”
和我老公达成协议后,他们一大家子一来吃饭,我就提前吃饱了,本来我也没位置坐了,他们每次来也从来不带东西来,除了我家俩孩子出生时,带了箱牛奶包了个红包以外,都是空手来的。
这样的朋友也算是利益上的朋友,不过这几年请他们吃饭是请了不少但求他们办事还没办过。
我家里要用的风扇和电饭锅都是他家买的,价格和其他店铺一样,而且他们主要卖的是五金,我们家用的,在他们店都卖的是A货。
我说过我老公让他别动不动就到他们那买东西,不是正品,价格也不便宜,他不听,就觉得不去照顾他们生意,这个朋友就没得交了一样。
直到现在我也没去过他们家吃过饭,我老公说过带我去,就是很明显不想我去的那种,我一听就知道他们没叫我去。正好,我对他们一点好感都没有,他们做生意的看不上我这个家庭主妇也正常,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互相不添堵。
我以前在广州开过美甲店,但真没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到社会都是挣钱生活,当然,他们是高收入有钱人,不能比。
他们一家人真的是我见过最抠、最精、最无语的生意人,做什么都是从不能吃亏的角度去生活。
我还听女店主说她亲姐专坑老顾客,说自己对老顾客做不出来这样,做生意人要挣良心钱。
她总是把自己抬得高高的,把自己的亲姐亲弟说的一文不值,还说要不是看他们可怜,帮他们一把,就不会找他们合作开店,让自己年收入百万变成了几十万。
听她说这些话我就觉得她是个虚伪的女人,最可恨的是她在我家喝醉了,说很喜欢我老公,说我老公是她弟弟就好了,还要抱我老公,连她老公都骂她神经病了。
在我看来,他们就是变相的坑我老公,因为他们不管在我家吃饭还是在他们家吃饭,吃过饭都让我老公请他们去酒吧继续喝酒唱歌。
后来我们家经济越来越难熬了,我老公也没经常请他们来家里吃饭了,少看见他们我的心情也好多了。
我老公就担心和他们感情生疏了,经常带点菜去他们家吃饭,买点水果,他说这个关系可不能断了,不然以后我们需要求人办事,真没人脉了。
也许在这个社会上生活什么朋友都得交吧,我的想法真没我老公有远见,我这人的性格就是做不了违心的事,我看他们一家讨厌的很,就不会去巴结他们,想不了以后的事。
我老公总会用“你还是太单纯了,把这社会想得太简单,”这一句话来教训我。
总结:既来之则安之,做为东道主,不管对方的做法对不对,笑脸相迎才是待客之道。过后才衡量这样的朋友该不该交,请客吃饭是门很大的学问,小到餐桌礼仪,大到人情世故,这都是餐桌上的大学问,凡事得多思考,这也是体现一个人格局的关键时刻。
原创作者:努力的西米,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