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Fe3+浓度1mol/L计算,大约pH=2就开始沉淀,PH=3.7就沉淀完全。
根据KSP公式可知Fe3+的离子浓度和OH-的离子浓度的关系,而水中的OH-和H+的离子浓度积是一个常数,而H+浓度又是计算PH值的一种方式,所以经过这几个互相关联的离子浓度可以计算出Fe3+离子开始消失和完全消失的时候H+离子的浓度,即PH。
反过来也知道个大概范围:氢氧化铁是弱碱,想要溶解它(中和)需要强酸才行啊,而强酸的概念是指PH一般在1~2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强酸的情况下氢氧化铁才能不沉淀。
是因为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氢氧化铁褐色沉淀。将氢氧化铁高温分解会生成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是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的物质。
新制氢氧化铁在溶液中以胶体形式存在,所以没有沉淀现象。
胶体又称胶状分散体是一种较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相,另一种连续相。分散质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当溶液酸性较强时,少量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
如果溶液中酸性较弱或显碱性,则生成的是Fe(OH)3沉淀。
这主要看OH-的量。
OH-浓度较大时与Fe3+结合生成沉淀。
OH-浓度很小时主要是Fe3+的水解。
过滤出氢氧化铁,在剩余溶液中加入KSCN,如果没有血红色出现,则说明没有三价铁离子,说明沉淀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