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苗木资讯 >正文

文武二圣指的是谁(说关羽头枕洛阳)

关羽又称关公。山西运城人。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后因东吴突袭荆州,败走麦城后被杀害。

头枕洛阳

关羽被害后,东吴为把杀害关羽的罪责嫁祸给曹操,就把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识破奸计后,加上他素来敬重关羽为人,于是下令以诸侯之礼将关羽首级葬于洛阳城南,也就是今天的关林。这也就是“头枕洛阳”说法的来历。

身卧当阳

话说东吴孙权看到嫁祸曹操的奸计被识破后,生怕刘备报复,便参照曹操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葬于当阳,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当阳关陵。故有关羽“身卧当阳”的说法。

魂归山西

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关羽死后,按民间传统其魂魄自然是要回到家乡山西运城的。

家乡人民感叹关羽的一生,更加敬重他忠义仁勇的传奇一生。关羽的魂魄回到家乡后,家乡人建立祠庙祭祀。随着封建帝王的不断加封,关羽的地位越来越高,直到三界伏魔大帝,成为关圣帝君。祭祀关羽的祠庙也是多次扩建,名字也变为关帝庙。

这就是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的来历和说法。

关羽(关公)信仰在民间影响深远,关羽更是成为儒释道三教共尊的神圣。祭祀关羽的庙宇遍布全球各地,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庙宇,在海内外影响力巨大。

唐朝在289年的时间里,21代皇帝总共赐封了26位皇后,其中活着时成为皇后的只有9人,其余17人为死后追封为皇后。其中在26位皇后中,失踪1人,被废黜皇位1人(未被杀),被杀者7人(包括被废除后位,然后被杀),善终者(包括病逝)16人.

主要给各位说几个重要人物,

第一位:唐高祖李渊的皇后窦皇后,谥号太穆顺圣皇后(追封)

窦皇后,京兆平陵人(今陕西武功),父亲窦毅,是周朝的上柱国,隋朝的定州总管、神武公,母亲是襄阳长公主,舅舅周武帝宇文邕。

生卒年份:公元569~公元613,享年45岁(病逝)

生唐太宗李世民、隐太子李建成、卫王李玄霸、巢王李元吉、平阳昭公主。

幼年时,劝谏周武帝与突厥皇后和好。喜欢书法,她模仿李渊的字,几乎可以乱真。多次在危难关头为李渊献计献策,度过难关。隋炀帝爱好马,于是窦皇后曾经劝李渊将自己的好马送给炀帝,可是李渊没有听从,被隋炀帝发现后遭到了处罚。后来李渊接受了教训,多次向炀帝进献宝马,才逐步得到了炀帝的喜欢。成语"雀屏中选"的典故,就来自于她和李渊相亲成婚的故事。

她是母以子贵的典型性代表人物。

第二位: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 谥号文德顺圣皇后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河南洛阳人,官N代,父亲隋朝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外公北齐乐安王高劢,哥哥唐朝宰相长孙无忌。

生卒年份:公元601~公元636,享年36岁(病逝)

生唐高宗李治、常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

全面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成就"贞观之治"的伟业,也成就了"千古贤后"的美名,史书记载她的事迹非常多。训诫太子李承乾不得奢靡,说"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劝谏唐太宗重用房玄龄和魏征,著名的"朝服进谏"的故事就来源于此。她的事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新唐书》、《后唐书》中《后妃传》里面的相关记载。

她恭顺节俭,识见非凡,淑范懿行,什么好词儿用来形容她都不显夸张的一个女人。

第三位: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武皇后,原名武曌,简称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人(山西省文水县),生于长安(西安),官二代,父亲武士彟,原为富商,因从龙之功,官至工部尚书(省部级干生卒年份:公元624年-公元705年,享年82岁(病逝)

三子唐中宗李显、四子唐睿宗李旦、长子太子唐义宗李弘、次子章怀太子李贤、长女安定公主(早夭)、次女太平公主

本文只略述其为皇后期间的功绩,斗倒前任王皇后和萧淑妃成功上位,并巩固了自己的后宫地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建言献策,辅佐龙体抱恙的唐高宗李治处理政务,进而独立处理政务,人称"二圣临朝"。她的事迹比较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新唐书》、《后唐书》中《后妃传》里面的相关记载。

龙生九子,秉性各异,太宗李世民的14个儿子贤愚分明,有的名垂青史,有的身败名裂,有的惨遭武则天杀戮,还有的身世不明,留下历史谜团。我们分类介绍,借此一窥大唐皇室的风起云涌。

第一类:历史过客之四王

本着精彩的放在后面的原则,先介绍最不起眼的四位王爷。

1.楚王李宽(619—?)

李宽是李世民的次子,与长子李承乾,三子李恪同年出生,生母不详,他出生后就被过继给了李世民的弟弟李智云为子。

李智云即李渊的第五子,李世民的弟弟,14岁时被隋军杀害。不过李宽也命薄,在李世民登基前就早逝了。

2.江王李嚣(?—632)

李嚣是李世民的第11子,生母燕德妃,贞观六年早夭,时年不超过4岁。燕德妃出身北燕慕容皇族,她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和两位贵妃。其母杨氏,与武则天的生母是堂姐妹。

3.代王李简(?—631)

李简是李世民的第12子,生母不详,贞观五年受封,当年早夭。

4.赵王李福(634—670)

李福是李世民的第13子,生母杨贵妃,被过继给隐太子李建成为子。李福活了36岁,一生中规中矩,也可以说默默无闻。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李世民的嫔妃中至少有四位杨氏,分别是杨贵妃、杨妃、杨婕妤和巢王妃杨氏。杨贵妃地位虽高,但身世却不明。

第二类:身败名裂之四王

作为皇室子弟,天生富贵的他们往往无法抑制欲望,所以历来不缺自蹈死路的人。

1.齐王李祐(?—643年)

李祐是李世民的第5子,生母阴妃,他是李世民的儿子中,唯一一个被废为庶人的儿子。

其实李祐并不算太坏,之所以滑向谋反的深渊,责任不全在他。按史书记载,李祐就一个缺点——喜欢田猎。其实李家父子都喜欢打猎,实在算不上缺点,他远比践踏百姓庄稼的李恪收敛得多。

问题出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李祐的舅舅阴弘智,一个是他的长史权万纪。

提到阴弘智,就必须先交代一下他的父亲阴世师。阴世师是隋朝的长安留守,李渊晋阳起兵时,就是他杀害了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并掘了李家的祖坟。因此李渊攻克长安后,就杀了阴世师,并将其家眷罚入宫中为奴。

后来李世民看中了阴世师的女儿,纳其为妃,阴家咸鱼翻身,阴弘智成了京城新贵。为了更上一层楼,这家伙怂恿外甥:你兄弟太多,将来要想长盛不衰就得有武士相助。本来就喜欢舞刀弄剑的李祐正中下怀,于是不断招募侠客剑士。

从史料记载来看,李祐虽然聚集了不少武士,但除了打猎并未有出格举动,但却引起了长史权万纪的不满。

权万纪当过御史,以刚猛直谏著称,曾经匡正过李恪,深得李世民信任。权万纪见李祐围着一群武士,整天刀光剑影,担心他生出异心,于是不断劝谏和约束李祐,并时不时向李世民打打小报告。

李世民一听说儿子不学好,顿时火就大了,一次次写信臭骂李祐,结果导致李祐对权万纪愈加仇恨。后来权万纪做了三件极端的事,导致李祐铤而走险:限制李祐出城、释放李祐的所有鹰犬、赶走李祐的亲信。

被怒火烧得失去理智的李祐,竟然暗杀权万纪,事情泄露后被权万纪举报。李世民大吃一惊,派刑部尚书前往齐州调查,并令李祐和权万纪一起入京。这份诏书压垮了李祐,他一怒之下杀了权万纪,并招募兵马打出了反旗。

当然,以李祐的那点本事根本成不了事,朝廷平叛大军还没到达,地方官员就生擒了李祐。李祐被解押进京后赐死,并被废为庶人,其母也被降为嫔。

2.蜀王李愔(?—667)

李愔是李世民的第6子,生母杨妃。这位杨妃就是隋炀帝的女儿,除了李愔,她还给李世民生第三子李恪。

李愔作奸犯科的事如同家常便饭,他政事不问,游猎无度,祸害百姓,且滚刀肉一般,谁劝都不好使。李世民在世时气得骂他“不如禽兽、铁石”,将他的封邑削尖了一半;高宗李治骂他“可耻”,并降了他的职务。

不过这家伙有一点很高明——宁可把自己活成混蛋也绝不碰政治,所以无论他犯了多大罪,始终可以当逍遥王爷。有意思的是,他最终还是栽在了政治上,因为哥哥李恪卷入房遗爱案件,他受牵连被流放巴州,最后死在了那里。

3.蒋王李恽(?—674)

李恽是李世民的第7子,生母王氏。李恽的为人两个字就可以概括——贪、奢!李治有一次赏赐诸王布帛,唯独给他上了两车麻:这辆车麻给蒋弟做绳子,用来穿钱。史书说,李恽大肆搜刮敛财,又竭尽豪奢,光服装器完装了400车。

李恽的结局让人想不到,他居然被一个录事参军给搞死了!这位芝麻官叫张君彻,他告李恽有谋反罪,李恽在恐惧之下自杀而亡。后来高宗李治一调查,发现张君彻就是诬告,于是斩张君彻。

我总觉得里面有文章,事件似乎很不合逻辑,你相信吗?

4.曹王李明(?—682)

李明是李世民的第14子,也是他最小的儿子,生母巢剌王妃杨氏。杨妃原本是李元吉的妻子,玄武门之变后,李元吉全家被杀,杨妃被李世民笑纳。

按《新唐书》记载,李世民对杨氏宠爱有加,曾想立她为后,被魏征阻止。不过《旧唐书》没有这个记载,甚至连杨氏是李元吉妻子的记载都没有。我觉得《旧唐书》更可信,因为这位杨氏连个封号都没有,李世民既然宠爱她,怎么会让她一直跟前夫称呼,连个名分都不给她?

后来,李世民将李明过继给李元吉为子,这恐怕就是误传的开端。

高宗末年,李明跟章怀太子李贤打得火热,因此得罪了武则天。李贤被废后,李明倒了大霉,他先被流放黔州,又被谢祐矫旨逼令自杀,他的儿孙们,成年的全部被杀,幼年的匿名逃亡民间。

第三类:青史留名之三王

以下三王的结局都很悲惨,却留下了美名,他们的悲剧也让后人看清了李唐皇室内部政治斗争的惨烈。

1.吴王李恪(619—653)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3子,生母杨妃。据《新唐书》记载,李恪从长相到性格最像李世民,也因此获得李世民的喜爱,他于武德三年,一周岁时封蜀王,益州大都督。这么小不可能履职,于是从他开始,有了“遥领”这个惯例。

贞观十二年,18岁的李恪赴任安州都督,却因为跟乳母的儿子玩游戏,踩踏百姓庄稼,遭到弹劾被罢官,且被夺封三百户。不过,从那以后,李恪痛改前非,成了好孩子。

李世民一度准备废掉李治,改立李恪为太子,却遭到了长孙无忌的激烈反对。李世民为此生气地责问长孙无忌:你不同意,难道不是因为他不是你外甥吗?

恐怕就是因为这段过节,让长孙无忌深深地嫉恨上了李恪。高宗时期,房遗爱谋反案爆发,长孙无忌兴冤狱将李恪卷进来。李恪临死前对长孙无忌发出诅咒:“假如社稷有灵,你长孙无忌会被灭族!”果然多年后应验了。

顺便说一句,南唐皇族自称,他们就是李恪的后人,但是学家认为是伪托。

2.越王李贞(627—688)

李贞是李世民的第8子,生母燕德妃。李贞在两部唐书中形象稍有不同,《新唐书》说他善骑射、涉文史、有才干;《旧唐书》在承认李贞的才华同时,又指出他听信谗言,贬抑正直之士,纵容属下侵暴百姓,是个才高德低的人。

我们都熟知西汉的“八王之乱”,其实唐朝在武则天称制时期也有个“八王之乱”。

垂拱二年,由李贞、李冲父子;李元嘉、李撰父子;李灵夔、李葛父子;李元轨、李绪父子八王为核心,秘密组织起了一个反武联盟。

垂拱四年,洛阳名堂建成,武则天诏诸王参加庆典,李元嘉敏锐地觉察到武则天想借机大肆杀戮宗室子弟,于是密信李贞立刻起兵。

不料因为通讯不畅,李冲率先发难,等李贞赶紧相应儿子的时候,李冲就已经败了。很显然,李家父子都不是擅长用兵的人,李贞居然靠道士作法保佑来抵抗官军,结果搞得人心涣散,连他的女婿都背叛了他。

举兵才20天城池就被官军攻破,李贞服毒自尽,全家人大多自杀身亡。这件事还牵连两位驸马爷,其中就包括武则天的女婿薛绍,被活活饿死于狱中。

3.纪王李慎(628—689)

李慎是李世民的第10子,生母韦贵妃韦珪。韦珪是个二婚,她初嫁隋户部尚书李子雄的儿子李珉,后来李子雄参与杨玄感之乱,李家被灭族,韦珪作为罪犯家属被没入宫中。

李世民攻破洛阳后,为了拉拢韦氏集团,将韦珪和她的堂姐妹韦氏(王世充儿媳)一起纳为妃嫔。

李慎与李贞是李世民的庶子中,名声最好的两个,被世人并称“纪越”。李贞起兵前曾经给李慎写信,邀请他一起参与,结果李慎认为不能成功,就拒绝了李贞,但也没有举报他。

李贞兵败后,他们二人沟通的秘密被揭开,李慎临刑前被赦免死罪,被改姓“虺”,流放巴州,死于途中。

李慎的儿子们最惨,他的七个儿子,除了长子早逝,未成年的幼子外,其余五子全都被杀害。除此之外,李慎的孙子也有多人遇害。

第四类:长孙嫡子之三王

李世民儿子虽多,但嫡子只有三个,即李承乾、李泰和李治。

1.废太子李承乾(619—645)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武德九年被立为太子,时年7岁。

李世民跟朱元璋一样,在培养太子方面可谓呕心沥血,可二人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不过人家朱标是天不假年,朱元璋是成功的;李承乾则走向堕落,李世民是失败的。

其实李承乾的天赋要远高于朱标,他同年就表现出高人一等的聪慧,可惜成年后的他耽于酒色,逐渐堕落。李承乾特别善于伪装,在李世民面前是乖宝宝,回到东宫就变脸。

纸包不住火,越玩越出格的李承乾被老师们多次抓现行,于是这些学究们纷纷告御状。李世民发现儿子居然是这个德行,爱子心切的他抓紧上发条。殊不知,李承乾在老师和父亲的双重压力下,变得越发的叛逆,乃至于走向公然对抗。

把李承乾推向不归路的还有两股势力,一股就是魏王李泰一党,他们仗着李泰受宠,早就悄然图谋扳倒太子。另一股就是李承乾的死党,包括侯君集、封师进、纥干承基等人,他们建议:咱干脆反了,把皇帝干成太上皇!

就当一群人嘀嘀咕咕时,齐王李祐谋反涉及到了纥干承基,这家伙为了立功赎罪,把李承乾卖了。于是,李承乾被废。贞观十九年,李承乾病逝于流放地巴蜀。

2.魏王李泰(620—562)

李泰是李世民的第4子,曾经被过继给李玄霸为子。李泰是李世民的儿子中最富才气的一位,也是李世民最钟爱的一位。李世民给了李泰高于太子的待遇,允许他开文学馆,自己招募学士,用四年时间编撰了一部著名的《括地志》。

李泰的文学馆人才辈出,门庭若市。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当年天策府不就是如此?李世民靠这些人才搬到了李建成,所以李泰也蠢蠢欲动了。

可叹李世民迷失于亲身的经历,居然看不透其中的危机,甚至在褚遂良、魏征等人的多次提醒下,他依然对李泰一味骄纵。

李承乾倒台后,李世民干脆准备立李泰为太子。这位同样善于伪装的王爷,撒娇地躺进父亲的怀里说:“将来我要把皇位传给弟弟,为此我可以杀掉自己的儿子!”

这种弥天大谎,居然让被爱迷昏了头的李世民相信了。好在有褚遂良点破了李泰的谎言,又尖锐地指出:李治做太子,兄弟们都能保全,李泰做太子,兄弟们的下场会很惨。

惊得一身冷汗的李世民赶紧询问李承乾,才得知当初李泰针对李承乾做了多少卑鄙的事。又赶巧李泰威胁李治被曝光,看清了李泰面目后,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立李治为太子,贬李泰为顺阳王。

高宗永徽三年,李泰病逝于封地。

3.高宗李治(628—683)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9子,一个在鹬蚌相争中得利的渔翁。其实李世民对李治很不中意,因为李治性格懦弱,一点不具备天子的霸气,生怕他守不住李唐江山。

后人大多也是这么认为,其实这是个误解,李治是被低估了帝王,也是个积善伪装的皇帝。李治在位期间有个特出的贡献——扳倒了以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士族集团。

在史料中,李治似乎是长孙无忌的傀儡,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前期李治利用长孙无忌、褚遂良和李勣等人影响,巩固自己的地位,后期他联合政治盟友武则天,对士族集团和新贵集团大开杀戒。

表面上武则天是杀害长孙无忌、房遗爱等人的罪魁祸首,其实那个一脸哭相,表面仁慈的李治才是总导演!

古代皇帝的称呼很多,除了大家所熟知圣上、陛下以外,还有些不常见的。

比如宋朝会称皇帝会“官家”,这一点在前段时间大火的《知否》中,得到了体现。

还有在明朝,那些宫内太监会称呼皇帝为“爷爷”,明面上还是万岁。

还有在清朝,皇帝会被称为“佛爷”,这就是慈禧为什么会有“老佛爷”的称呼!

而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唐玄宗被称为圣人,这便是唐朝对于皇帝的一种叫法。

其实这种说法。历史上由来已久,在易•说卦和礼记就有圣人在南面治理国家的说法。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资治通鉴》提到安禄山由谋反之意的时候,玄宗下旨要其到京师,他在接受诏令的时候躺在床上只是稍微起来了一些,不行叩拜之礼,还问:圣人安微,意思是皇上可还好?这里所说的圣人就是指唐玄宗。

总结来看,在唐代,唐玄宗被称之为圣人,也是比较符合当时的环境。

其一是唐朝奉行道教,把道家的代表的很奉为神,百姓希望当朝的皇帝是一代贤君,于是用圣人的称呼表示他们对于皇帝的期许。

其二是唐玄宗的功绩让人叹服,他领导大唐走向了繁盛,这使得百姓们对他很是钦佩,加上朝廷方面的推波助澜,唐玄宗就被称为了圣人。

其三,唐玄宗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将自己称之为圣人,古代的皇帝因为功绩会被百姓称为圣君或圣人,也是因为这一点,很多的皇帝为了能够在史书上给后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彰显作为贤君的形象,希望自己的名声和文学上的圣人一般好。

唐玄宗也不例外,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别人夸赞自己的人,也希望收到百姓的拥护,好名声名垂历史。唐玄宗被称之为圣人与唐朝当时的文化氛围和他自身的政绩有关,并不是随便的称呼

总而言之,圣人就是当朝的皇帝,并不是某人的特殊指代!

原创山东快书《山东美》

说山东,道山东。

山东自古出英雄。

秦琼卖马打天下,

建立唐朝第一功。

水泊梁山八百里,

英雄好汉留美名。

运河文化‘洪州城,

航运枢纽属济宁。

曲阜三孔世闻名,

儒家文化代代承。

革命圣地属沂蒙,

支前小车建奇功。

大明湖,千佛山,

泉城济南最暑名。

五岳之首属泰山,

九曲黄河入滨城。

想吃三鲜去胶东,

崂山水,莱阳梨,

烟台苹果最有名,

威海海鲜宜居城。

新冠战疫冲在前,

山东大汉立新功。

山美水美人更美,

人杰地灵属山东!

说到这里告一段,

下回书里听分明!1

猜你喜欢:

  • igbt是什么意思(什么是IGBT单管)
  • 夏季园林植物的合理浇水技巧
  • 单面镜和双面镜的区别(一面可以看得见
  • 晚节不保什么意思(六零后的我们)
  • 岩盐和海盐哪个好(海盐好还是岩盐好)
  • 中华市阳光汽车钥匙4S店,汽车开锁解码
  • 苗木的形态特征和产地分析
  • 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使命
  • 今日苗木网 www.cx987.cn
  • 大亚场站提单号查询(出口报关需要提单